“政策+技术”为“碳交易”铺路
记者了解到,为了在全国性的市场建立之前,筹建起全省性的碳交易市场,我省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从2014年4月开始,我省历时8个月,完成了对13个地级市
节能减排负责部门的人员培训,并且对包括
电力、
钢铁、
水泥等行业的约2000多家的重点企业进行了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能力培训。“
江苏省还上线了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电子填报系统,要求年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填报年度排放数据。”孟早明告诉记者,目前江苏预计有1200多家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首轮填报。
不仅在技术层面,我省还在
政策层面做足了准备。据徐建荣介绍,在我省发布的低碳发展报告中,汇编省级相关政策达6个。其中,《江苏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对“增强企业减排的内在动力”等方面着墨颇深,直接涉及到如何才能推动企业进行“碳交易”。
对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碳市场部副主任张昕表示,非试点地区在全国碳市场建设进程中不仅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契机。“全国碳市场启动日趋临近,非试点地区必须在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积极准备,迎接全国碳市场。”张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