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债券:需求引导发展
“十二五”以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兼具上述两项特征的节能环保产业则逐步成为转型过程中支撑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经历了一轮淘汰与整合之后,现在的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开始呈现出快速稳定发展的态势,一批成熟起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在推广和使用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国内金融体系正经历着利率
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与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的双重挤压,银行固有的经营模式正在经受考验,信贷投放面临资本限制、存款流失、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绿色金融债券既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又可有力地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还可成为重要的金融创新业务,其大力发展正当其时。
●符合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求
2013年,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文)提出新目标: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至2020年我国环境投资计划约需要5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包括1.7万亿元的空气污染治理、2万亿元的水污染治理等),融资需求巨大,但由于节能环保项目技术类型复杂、投资期限长等原因,融资难、融资贵等
问题普遍存在,传统融资工具已无法满足其巨大的融资需求,亟待通过创新金融投融资模式解决节能环保行业的金融需求。
●理想的金融创新实验田
银行信贷作为支撑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需要打破原有投融资模式,开拓创新业务发展方式。《“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也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金融支持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入新的担保方式、引入担保机构、鼓励环保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和外资投资等。
节能环保市场是国内重要的新兴市场领域,孕育着大量的投资机会。通过发行绿色专项金融债券,加大对绿色金融领域的资金投入,是融资服务支持的创新路径,可将绿色信贷的理念与金融创新进一步结合,形成开创绿色信贷业务新局面的良好机遇。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定向刺激
银监会自2011年提出绿色信贷理念以来,一直在推动金融机构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纳入信贷体系,并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引导信贷投向节能环保、环境友好型的领域和行业。
2009年、2013年银监会先后两次鼓励商业银行发行中小企业、涉农领域的专项金融债券,也收到了良好的引导效果。专项金融债券先天具备的“滴入式”促进、“定向性”引导的产品特点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是当前实施对绿色信贷领域精准化产业促进的有效手段。
●提升金融机构中长期信贷投放能力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战略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大量新的技术和服务被应用到新的领域,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而技术改造、新技术应用、产品更新等领域均涉及新建、扩建、改造等项目建设工程。因此,绿色融资需求也体现出金额大、期限长、管理成本高的特点,大量的节能环保项目需要中长期信贷支持。
当下,我国商业银行多采取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方式抵偿部分利率上升压力,金融机构主动负债工具不足,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普遍较弱,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在中长期项目融资为主的绿色信贷领域的经营主动性和风险承担能力。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行金融债券可以作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与绿色信贷中长期融资项目类型匹配,能有效解决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同时还可以成为主动负债工具,改变商业银行存款占绝对比重的被动负债局面,降低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