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开市以来一直领跑的湖北碳
市场,终于要迎来履约“大考”。履约标志着
碳市场首年运行的结束,也是一次对市场设计的最终总结和考验。配额发放是否合理,市场运行是否顺利,企业教育是否到位……这些
问题的答案,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履约成绩很“烫手”
“
碳排放权”,是指企业依法取得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权利。经过当地发改委部门核定,企业可以取得一定数量的碳
排放权配额。当企业实际排放量较多时,超出部分需花钱购买;若企业实际排放较少,剩余部分可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出售获利。
2011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
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目前全国7个试点,已有5个试点省市完成履约,履约率高达95%以上,湖北是7个试点中仅剩的未履约的两个试点之一。
全国在关注湖北,世界在关注湖北。履约的好坏,直接影响湖北省今年的
节能减排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按照工作节点,5月1日企业根据排放核查数据开始进行履约,在注册登记系统中按照要求提交和排放量相等的配额,配额不够的在交易系统中购买。
6月30日,企业账户中所有免费发放的配额将被注销(企业履约剩余的自己购买的配额可以继续持有,下一年继续使用或出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企业应尽快将政府免费发放的配额在市场上交易,避免过期后被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