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应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区域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与此同时,未来应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区域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一方面,要立足影响严重、风险突出的农业、水资源、海洋、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适应对策,加大适应
政策、技术、资金等要素投入,加快补齐农业节水、林业增汇、海岸带保护等领域短板弱项,打造一批适应气候变化标杆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适应气候变化典型经验。另一方面,要聚焦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关键区域,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编制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规划,完善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举措,加强区域适应能力建设,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快推进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适应气候变化事务,务实推进与发达国家在适应领域的技术合作与经验分享,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适应气候变化援助与支持,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未来,中国适应气候变
化工作必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战略引领,在体制机制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投融资模式优化、区域协同联动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
范欣宇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研究指导:
刘慧心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