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排放权交易项目制定阶段,与公众的互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加州排放权交易项目制定阶段,与公众的互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加州政府部门公布了排放企业名单和排放信息,建立多个咨询委员会,邀请多方利益代表参与
政策的制定过程,并举行网络直播的研讨会,广纳建议。
“在"总量管制和交易"以及"强制上报"
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期间,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举办了超过70次网络直播的研讨会/听证会。并与利益相关群体或个人进行上千次会议;同时提交了大量的书面材料、评论和论文。”周勇说。
周勇认为,相比之下,我国的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从项目开始到
市场的启动,筹备时间非常短,对市场中可能出现的
问题和如何应对的解决方案缺乏详细的全盘考虑和定量分析研究。一些地方机构,仅仅觉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个热点项目就匆匆跟上,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需要的法律准备、政策研究、影响评估、数据要求和其他配套措施缺乏了解和研究。
“国内
碳交易上得急、上得快,一方面显示我们国家采用市场化方法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很大,迅速采取一切有效方法去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因为时间太短,在宏观和政策层面上,定性、定量的全面深入系统研究较为缺乏,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尽快补上。”周勇说。
深圳于去年6月启动我国首个碳交易平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曾经主导了深圳碳交易量化及核查标准的制定工作,该院一名工程师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曾坦言:“数据的核查是难点。”
在周勇看来,我国传统企业的数据上报体系,不能作为金融
衍生品的碳交易的基础数据。而对企业碳排放数据进行有权威的
第三方认证,则面临合格的认证机构和人才很少的严重制约。碳核查也使众多的企业增加了成本,而且以后每年都会有这块支出。但是,如果没有可靠、准确的数据,作为金融衍生品的碳交易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