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峰值概念如何理解? 各国碳排放精细量化

2014-12-30 01:10 来源: 《环境与生活》杂志

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1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会期长达12天。会上,来自195个国家与地区的约1万名代表,希望起草一份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体量化协议,继而于2015年12月在巴黎签署,并于2020年生效。而此前的11月12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北京发布联合声明,中国首次承诺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那么,碳排放峰值这一概念如何理解?有哪些曾经的排放大国已经达到了碳排放峰值?这些国家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各国碳排放精细量化

一般而言,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是指“在所讨论的时间周期内最高温室气体排放量”,二氧化碳在温室气体排放量中一直占绝对多数,所以简称“碳排放峰值”。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将峰值定义为“在排放量降低之前达到的最高值”。该报告同时指出,排放量尽早达到峰值是其浓度稳定的前提条件。只有当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开始回落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才能趋于稳定,稳定的浓度越低,排放峰值就会越早出现。

一旦排放峰值的年份及相应排放量确定,全球的排放空间也就基本被锁定,碳排放将对主要排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刚性约束。中国在碳排放大国行列中“崛起”虽晚,但是势头最猛,于2006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稳居首席。而美国则是迄今为止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总量最大的国家,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最重。所以,中美联手行动对于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村意义可谓重大。

美国彭博新闻社在报道中称,为实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中国在未来这些年中需要生产的核能约为2014年底核能生产总量的67倍,或太阳能总量的30倍,或风能总量的9倍!这几乎相当于目前美国全部非矿物燃料能源的生产能力。对美国而言,要实现协议,20年间需减排的二氧化碳量约十六七亿吨,比日本全年的排放量还多,需要付出的努力也可想而知。

但是,由于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碳排放峰值这一概念对于两国的意义不全相同:对于中国,这是一个将来时,是需要通过全方位的努力使其更早到来的预测数值;而对于美国,碳排放峰值是早在2007年就已然实现的过去式。

美中日德法电力和热力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图(1971~2008年)

12345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