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常说ESG投资,其中涉及E、S和G三个维度,但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
问题,近年来的主要关注点落在E和S两个维度上,其中尤以E最为瞩目。环境议题包括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污染和废弃物、气候机遇等,范围很广,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讨论。例如,气候变化虽然被关注了相当时间,但现在关注点更精致,不只关注企业的
碳排放量,还关注原材料的碳排放量。背后理由明显,因为经过学习和积累,很多以前关注点的数据现在都有了,所以会编制更细致的指数。
气候指数就是一个例子,这类指数出现了一段时间,但真正契合
碳中和理念的气候指数则出现于最近三、四年,它们的编制要求比较高,需要多种数据。具体而言,从七种ESG投资策略看,国际上常将目标不同、编制方法不同的气候指数分成三代。第一代气候指数V1的目标在于降低投资组合的气候风险,其中以碳排放量为主,故采用剔除法编制,将高碳排企业从母指数中剔除,从而形成一支整体碳排放量低的新指数。第二代气候指数V2的目标在于寻找能解决气候问题的投资机遇,故采用可持续主题投资法编制,将新能源企业、
电力车企业等解决方案提供商纳入,从而形成一支能帮助解决气候问题的新指数。当把这两代指数的目标结合,就形成了V1+V2气候指数,其中成份股既能降低气候风险,又能掌握气候机遇。第三代气候指数V3的目标在于与碳中和目标对接,要求组合的脱碳轨迹必须吻合国家达到碳中和目标的脱碳轨迹,其理念更细致、
方法学推度更高,通常需要将剔除法、ESG整合法等方法复合使用来编制。
除了气候变化,E领域下的自然资源有一些新议题,生物多样性为其中之一。自从第15届生物多样性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召开后,我国对生物多样性议题越发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庞大,只靠政府出钱绝对不够,还需要撬动社会资本,这就涉及金融产品的开发,而如何开发合适的金融工具来募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是一个关键。特别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ESG投资公募基金很难做,目前国际
市场上只有几支,收益情况也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