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必须加紧制定碳金融战略与发展框架体系 积极争取发展的主动权 必须抓紧将人民币与碳排放权绑定

2014-12-4 10:34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作者: 张茉楠

    近日,在APEC会议期间,中美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碳排放国终于达成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提出,根据协议规定,中国将力争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30年左右开始减少,这意味着中国已将国家发展战略和气候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确立更为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而这也势必给碳减排市场带来非常大的机遇,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她提出,我国碳减排市场潜力巨大,为发展碳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不少问题

首先,碳金融制度不完善,碳金融体系及相关配套措施发展滞后。目前我国CDM项目建设刚刚起步,金融业介入不深,碳资本利用效率不高,不仅缺乏完善的碳交易制度、交易法规以及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更缺乏相应的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务的支持。目前我国企业卖出的减排额主要由一些国际碳基金和公司,或通过世界银行等中间机构参与后才能进入国际市场,使国内碳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降低了碳资产的价值转化效率,制约了本土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其次,碳交易议价能力弱,仍处于全球碳金融交易链的低端位置。中国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却仍不是定价方。由于碳交易权的计价结算与货币的绑定机制使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定价能力,但人民币尚未成为碳交易计价和结算货币,这使中国面临着全球碳金融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严峻挑战。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