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其他国家备感压力
其他国家备感压力
据德国《时代》周报网站11月12日报道,中美达成的
减排协议对快速发展的新兴工业国家来说也是一个信号。迄今为止,它们尽可能回避有关强制性气候目标的谈判。它们最重要的论据是,已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减少排放的工业国家要为气候变化承担历史责任,且鉴于它们的发展领先地位,绝不能指望新兴工业国家做出类似努力。现在,情况似乎正在缓慢变化。
报道称,中国和美国终于展示了雄心,而德国国内的相关负责人却对于到底是否应当认真对待既定的减排目标争论不休。到2020年,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较1990年降低40%。目前看来,这一目标将实现不了。
另据《印度教徒报》网站11月13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北京签署了一份有关气候变化及清洁能源合作的历史性双边协议。该协议将对筹备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产生影响。
报道称,印度也必须开始展开创造性思考。印度一直坚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主要指工业发达国家)/非附件一国家(发展中国家)承诺减排温室气体方面的立场,这一做法也需要反思。气候变化责任应当区别对待是必要的,但在与二十年前截然不同的年代,这样的区分还会是有意义的吗?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1月12日报道称,对许多不愿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而言,随着中国宣布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
碳排放达到峰值,以及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这一借口不复存在。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中国环境
论坛负责人珍妮弗·特纳说:“如果中国和美国说‘我们都在做这件事’,印度会说什么?现在没有人躲在中国后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