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达成削减碳排放协议 为“巴黎谈判”注入动力
外媒称,美国和中国从来不是最好的朋友。就像他们自己也承认的一样,两国在太多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在奥巴马访问北京期间,两国政府选择采取务实做法。两国合作的成果之一是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协议。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1月12日报道,根据该协议,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
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
此外中国还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清华-卡内基全球
政策中心的王韬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为今年的利马气候变化大会和明年在巴黎举行的大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讲师冉冉表示,目前还不知道这个协议的一些具体细节,包括“如何对承诺目标进行核实与监督”。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13日以《习近平和奥巴马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带来希望》发表社论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人意料地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带来新的转机。
社论称,这其中最大的加分点就是中国愿意作出承诺。此前中国政府的承诺一直是单方面的。中国作出的承诺将令其他国家更难找到观望的理由,从而提高达成多边协议的可能性。此外,中国也摆脱了不愿设立总体目标的状态。此前中国一直将目标建立在能源强度和人均产出的基础上。如今,通过宣布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中国接受了在全球变暖问题上作出相互承诺的逻辑。
奥巴马的声明中也有令人惊喜之处。美国有望兑现承诺,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
英国《卫报》网站11月13日以《中美减排协议: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斗争中的一个历史性里程碑》发表文章称,请不要怀疑,美国与中国12日达成的削减彼此碳排放的协议是历史性协议。这是多年曲折谈判中朝着达成一项意义重大的全球协议以应对气候变化迈出的最大一步。
但也请不要怀疑,尽管该协议绝对必要,但仍远远不够。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这是一个“里程碑”—一次长途旅行途中的一个标记。
文章称,上述美中协议为巴黎气候大会注入了最珍贵和稀缺的要素:动力。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和中国宣布的措施不足以应对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