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公众绿色生活方式比较研究报告》发布 各国生活方式绿色化水平有哪些差异?

2023-6-27 11:12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张倩

“从节约能源、绿色消费、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四方面看,将我国与美国、英国、欧盟(如法国、德国等)、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公众作比较,对比发现,各国生活方式绿色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在部分领域生活方式绿色化具有显著优势,如节约能源、绿色出行等,但在践行绿色消费(如减少食物浪费)、垃圾分类等方面仍有可提升空间。”

6月26日,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发布《中外公众绿色生活方式比较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总结分析我国绿色生活方式政策和实践现状基础上,对中外公众绿色生活方式和行为状况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我国实际和国际国内典型经验做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环境决策提供参考,也为助力推动我国公众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提供借鉴。

当前,我国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绿色生活宏观政策布局更加科学成熟,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与绿色生活相关的统领性和专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等,以节约资源能源、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回收、绿色建筑、绿色创建等相关政策的发文数量增加最为明显。多部门联合发文和共同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活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影响和效果也更为明显。

同时,结合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历年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呈现几方面的特点和趋势:一是公众普遍具备较强的环境行为意愿;二是在节水节电节能、呵护自然生态、减少污染产生、选择低碳出行等低成本、容易践行、经济和环境效益明显的领域,多数公众践行度较高,基本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三是在践行绿色消费、垃圾分类等社会制度体系不健全、需系统化统筹推进的领域,公众行为践行程度有所提升,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四是在参加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等方面,公众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但仍面临一定阻碍因素。

从全社会来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我国尚未根本形成,还未成为全社会普遍的行动自觉。

我国公民在践行绿色消费(如减少食物浪费)、垃圾分类等方面仍有可提升空间,《报告》对此进行了分析。

第一,中国居民人均年度生活用电量总体偏低,在践行能源节约方面表现较好。2020年,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居民人均年度用电消耗量最高,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居民人均年度用电消耗量中等偏上,中国居民人均年度用电消耗量偏低,在节约能源方面表现较好。其中,美国居民人均年度用电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中国的5.5倍。

第二,中国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相对较低,分类及回收利用与部分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中国人均日产垃圾量约为美国三分之一,不足加拿大、德国、法国的二分之一;中国生活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总体水平与日本、德国等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与美国差距不大。

第三,各国公众绿色消费水平层次不齐,食物浪费具有普遍性,但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服装消费量、生活用纸消费量明显更低。

第四,中国公众绿色出行表现更好,新能源车总体购买情况呈显著上升趋势。公共交通使用方面,中国被调查的重点城市公众在过去几年增加绿色出行的比例更高,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也更高。新能源车购买方面,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本国汽车总销量的比值(25.6%)低于瑞典(56.1%)、德国(31.4%),高于英国(22.8%)、法国(21.6%)、美国(5.8%),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4.0%)、欧盟总体水平(21.6%)。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既能从公众生活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能倒逼生产方式实现绿色转型,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基于中国实际及国际国内典型经验做法,《报告》也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开展公众绿色低碳行为调查与评价。二是推动完善绿色消费相关制度供给。三是推动构建更加友好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四是探索建立垃圾分类激励引导机制。五是研究制定绿色生活指南。六是以志愿服务带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