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前景趋势分析以及要面临哪些问题和障碍

2014-11-16 00:27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张汉斌

碳金融具有宽阔的潜在增值空间,国际金融机构对该领域的创新和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欠缺参与激烈竞争的思想准备和国家战略。碳金融具有宽阔的潜在增值空间,国际金融机构对该领域的创新和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从目前市场开发程度来看,欧盟国家先行先试,暂居市场领先,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占全球碳交易额的四分之三以上;EU ETS掌控着EUA期货、期权的定价权;而且伦敦作为全球碳金融中心之一地位已经确立。美国国内虽没有形成政府规制严格的碳配额交易市场,但2008年美国东北部及中大西洋各州组成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 RGGI)形成自愿减排单位(VER),目前RGGI已是全球第二大配额交易市场。

    特别是美元作为最主要计价货币和储备货币,美国开发和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美国金融机构基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可以较为便利开发出碳金融产品,做大碳金融市场。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主体基本为欧美金融机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近些年也推出一些碳金融服务和产品,以加入国际碳金融市场的竞争。如日本利用其先进的碳减排技术,并在日本碳交易所采用日元计价。澳大利亚可基于NSW交易平台来开发碳金融市场。各国都在积极构建自己的碳金融市场;各国似乎都在关注碳货币发展战略,即积极通过将主权货币与碳交易、碳资产、碳金融绑定来提升货币的国际地位。

    历史上,与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的计价和结算绑定往往是货币崛起的出发点。在当今碳相关资产将成为全球最大宗商品时,在碳金融领域无所为的货币会被进一步边缘化。碳货币的主导权似乎成为各国发展战略争夺的制高点。我国应该积极开发以人民币计价的碳金融产品。我国金融机构也不可坐等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而应积极开展碳金融产品开发,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育人才队伍,真正实现“干中学”发展模式。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