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发展路线图

2014-11-14 21:26 来源: 经济观察网 |作者: 宋磊

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国取得了哪些成绩


节能减排方面,中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苏伟说,首先是确定低碳发展的国家长期战略。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减排45%的目标,森林碳汇增加13亿立方米等明确目标。今年9月,联合国[微博]气候峰会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也是为确保我们在国际上宣布的2020年碳排放的目标。

“目前我们还在研究更加长远的到2030年、2050年低碳发展的目标任务,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期路线图,并将有关的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到各个领域,具体到各行各业。”苏伟说,“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下降17%的目标,每年对省级政府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但只是分解到政府这个层面还不够,如果没有企业参与目标是完不成的。“十三五”将更突出企业节能减排应作出的努力。

苏伟说,希望明年能够切实完成“十二五”目标。“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力度,优化产业结构。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05年的40.3%提高到46.1%,2015年将超过47%。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是中国淘汰力度最大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十二五”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1800万千瓦。另外,加快能源节约和结构调整,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十二五”开展万家企业低碳节能活动,基本执行率达到百分之百。

另外,积极推动开展低碳试点和碳交易试点。2013年按照推行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要求,国家首批推出55家低碳园区试点单位,鼓励以构建低碳生活方式为目标探讨低碳社区建设和管理模式,形成低碳省区、低碳城市、低碳社区的全方位低碳发展试点工作的大体系。而碳排放交易试点,目前已在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七城市开展。

当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国内在做的另一项工作,是适应正发展和已发生的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苏伟说,去年发布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抗旱,抗涝等农作物品种。

苏伟也提示,我国正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建筑、交通以及居民消费等方面将成为未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领域。不少城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业布局不合理、交通拥堵、能源消化增加过快、配套设施不完备。由于城镇化模式对于碳排放有锁定效应,城市规划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设计,能源供应体系等会显著影响城镇未来二氧化碳的排放。
12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