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是否将成为强制性要求?为什么?
施懿宸:上市公司要披露ESG信息,其实是监管部门的一个阶段性要求,只是这个要求在不断提升,也将成为资本
市场的一个趋势。
从实践ESG较早的港股来看,自2015年起,要求企业披露ESG方面的关键指标,不披露的需要做出解释。之后又要求企业ESG报告的披露时间与年报披露的时间同步,也是给了投资者在做资产配置时更多的参考,不仅可以参考财报数据,还可以看ESG报告;另外,开始鼓励企业ESG报告进行
第三方鉴证,虽然没有硬性要求,但不是企业“自吹自擂”,需要有第三方认可报告内容的意识越来越强;再者,监管要求的ESG责任已经上升到公司董事会,企业必须重视,而不是只制定一个虚的架构。科创板方面,在投资者关系里,也已经在鼓励披露ESG。
以上都是在让我们的企业对内注重高质量发展,对外更有国际竞争力。所谓的高质量发展,即投入产出要提高。ESG做得越好,代表企业投入产出越高,而且也说明企业可以负担起相应的合规成本。
有些企业之所以付不了合规成本,是因为如果付了就会赔本,所以它不愿意付。侧面也证明,这些企业的毛利无法负担这些合规成本,它们并不是高质量发展,竞争力也不够。所以,企业能负担起这样的监管要求,也代表了企业本身的高毛利和高质量运营。
此外,ESG做得好,企业也能从长期发展中受益。因为ESG更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具有长期主义的意识,对于企业员工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会变成一个组织文化,聚集起很多有同样价值观的人才,而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能力也是相对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