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骥:我们并不是缺电量,而是缺电力

2022-9-1 11:07 来源: 第一财经 |作者: 高雅 ▪ 冯迪凡

电力安全、电力低成本和电力清洁性之间,是不是构成了“不可能的三角”,可否同时实现?


邹骥:首先,可再生能源内部要实现平衡。比如能源互补,协调风能、光能、水能,这将平抑很大一部分缺水、缺风或缺太阳时带来的能源供应间歇性波动。对于夏季存在的季节性用电高峰和昼夜、有风无风带来的供电间歇性短期波动以及用电侧负荷高峰的季节与昼夜波动,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市场机制,配套发展,系统性地建立互补体系,缓解矛盾。

此外,我们并不是缺电量,而是缺电力。当炎热的夏天民众集中用电,机组就力不从心,但这并非一年中的常态。很多情况下,我们发电站机组的利用率可能只有70%左右。我国火电机组的平均发电时间设计上是每年5500小时,但真正实现的只有4000小时。

所以,储能也是一大重要措施。无论是按小时还是按季节,我们都可以在能源富裕时将其储存起来,在尖峰时刻放出。现在,中国主流的储能措施还是抽水蓄能,并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小时级和季节级的蓄能措施也都在开发之中,但投资和运营成本要考虑分摊机制。

发展储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发展电网的输配调配能力。从硬件上说,我们的输电网和配电网还有薄弱环节,比如在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和湖北等重点地区“电荒”现象频仍,恰是因为这一带用电需求比较旺盛,但电源还不丰富,电网不发达。在缺电期间,即使其他地区想要调配电力,其接收能力也有问题。因此,我们的电网应修得更强大、更四通八达、更智慧。从软件上说,经过投资和技术进步,我们可以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情况下,利用智慧电网技术和市场机制调节供求的不平衡。

当然,这些问题都不能指望一夜之间解决,我们要有一个过渡性计划,先立后破,“立”的是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还有分布式电网,“破”的是逐渐淘汰煤电。这种大的趋势始终没有改变,不要为短时的偶然因素,放弃投资和研发的方向。

电力危机的启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