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标签,大动力丨碳标签为“双碳”目标注入新力量

2022-6-25 10:30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作者: 胡文娟

强制时代未必开启,但碳标签时代一定会来


CST
今年3月,欧盟“碳关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在欧盟理事会获得通过。应该如何看待其对于推动碳标签的影响?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这是否预示着强制性碳标签时代即将开启?

李  鹏
碳标签本是一种碳减排措施,但在生产与采购全球化发展的当今时代,碳标签对于供应链的低碳调整已经跨越国境。欧盟“碳关税”的通过其实是存在贸易保护绿色壁垒的争议,在此状况下,碳标签就是“走向世界舞台的身份证”,没有“身份证”的产品将寸步难行。对于向欧盟出口商品的企业而言,“碳关税”将直接影响竞争格局,甚至在更大程度上改变贸易格局。如果这些企业无法通过减少碳排放迅速适应新政,则可能失去欧盟的市场份额,被其他欧盟企业或其他国家碳效率更高的企业取代。因此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升级,实现低碳转型,并且势必要进行碳标签认证,而这在一定范围内也都推动了碳标签的发展。

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碳关税”的实施并不意味着要强制企业进行碳标签认证,但是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产品碳标签是无法绕开且不能绕开的一环,因此,企业要想持续在进出口贸易中永葆竞争力,就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准则。我们或许不会很快开启强制碳标签时代,但一定会迎来碳标签时代。

CST
中国碳标签制度的建立和推行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就您个人观察,当前我们面临哪些积极的信号,同时碳标签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与挑战?

李  鹏
中国碳标签制度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确实起步较晚,但经过协会多年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国碳标签服务管理体系,就目前形势来看,整个碳标签大环境较好。“双碳”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众多人大代表也纷纷围绕碳足迹、碳标签在各行业提出相关提案,更多政策也在陆续发布。除国家层面,社会推崇绿色低碳风气,企业践行低碳发展,个人低碳意识提升,这都是有利于碳标签发展的积极信号。

然而,阻碍碳标签发展的问题也对应存在,一是碳标签制度在我国政策、立法层面目前还未进行强制执行,作为承载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群体――企业还迟迟未动,这将严重减缓碳标签体系发展的速度;二是各地碳标签标识不统一,造成混乱状态,不能实现互通互认,将严重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三是消费端的绿色消费意识尚未主流化。

CST
关于中国碳标签发展策略,您有哪些建议?您所在的单位正在开展哪些方面工作?

李  鹏
针对碳标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4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碳标签制度的发展,快速应用于市场、流通于市场;二是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一个”中国碳标签标识,形成国内碳标签标识互联互通态势,进而应对国际“碳关税”制度;三是建议相关企业设法大幅降低或消除减排过程中增加的成本,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参与低碳标准制定及评价认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四是建议消费者以身作则,践行绿色消费责任,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迄今为止,在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的推动下,我国碳标签认证体系结构初建,各行业具体标准制定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形成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碳标签评价管理办公室等机构为主导,若干高校、企业、政府机构参与的碳标签机构网络;经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授权的碳标签授权评价机构遍布全国各地,提供碳标签评价服务;若干人才接受碳排放人才管理培训,成为开展低碳工作的中坚力量;若干外贸企业获得“产品碳标签评价证书”。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