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资本主义的实质和超越

2022-6-9 09:18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作者: 张云飞

建设社会主义低碳社会


从技术路线上来看,摆脱由资本主义高碳社会造成的气候危机,首先要将“碳节约”摆在首位,实现低碳发展,走向“低碳社会”。低碳发展是通过节能减排谋求新发展的科学发展形式。低碳社会是通过降低发展的碳依赖来促进高质量发展并最终实现发展和降碳相统一、发展和气候相和谐的社会形式,简言之,是实现和促进低碳发展的社会形式。低碳社会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处于同一位阶,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的基础领域。“通过减少排放和建设低碳社会,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确保子孙后代的利益得到比一切照旧情况下更大的保护。”这就是需要将低碳原则和要求置于单纯的赢利原则和要求之上,建立社会主义低碳社会。社会主义是目前唯一适合建设低碳社会要求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科学理念,将能源革命和气候治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规划。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主动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他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现在,中国大力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之作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和现实手段。同时,中国大力推动能源革命,目前在核能、风能和光能等非碳基能源投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中,中国将市场手段作为实现外部问题内部化的重要手段,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碳治理和气候治理。这样,中国就形成和完善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和国家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了“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的建设性倡议。2021年4月22日,他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多边主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现在,中国已经停止在境外新建煤电项目。尤其是,中国在《巴黎协定》谈判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巴黎协定》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明确和跨所有国家参与的气候行动的母体框架。这至少部分是通过中国经济和环境政策议程之间的日益协调而实现的。尽管未来排放轨迹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国向低碳发展的转变——以及在气候谈判中采取更积极的立场——似乎既是结构性的,也是长期的”。继在波兰卡托维兹气候会议上的努力和奉献之后,2021年11月,中国代表团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效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切和共同权益,为顺利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中国始终坚持按照社会主义本质、原则和方式处理气候议题。一是中国始终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将良好的生态环境看作公共产品,坚持将气候治理看作提供公共产品的公共治理,注重能源领域和气候治理中的反腐败斗争以维护人民利益。二是中国始终注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坚持将发展能源科技、气候科技作为绿色低碳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坚持将发展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坚持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来促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三是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将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能源革命和气候治理的价值支点,创造了“光伏扶贫”“风电扶贫”等生态共享的宝贵经验,坚持让全体人民共享能源革命和气候治理的成果。四是中国始终坚持按照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持倡导和践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坚持按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推动构建气候命运共同体和能源命运共同体,大力帮助第三世界国家人民摆脱能源贫困,大力帮助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因此,一些气候科学家将视线从美国转向中国,将中国视为“领导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希望”。在实质上,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代表着低碳社会的希望。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