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全国碳
市场扩容的主要
难题与应对策略”研讨会在线上举行。绿色金融60人
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张俊杰教授作为会议主持,与多位行业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新环境下
碳市场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陆冰清表示,
碳排放交易市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
减排和发展和谐演进的关系来推进碳市场建设,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碳市场的功能。在减排和发展两者同步适应的情况下,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对碳市场来说是一种健康、合理的发展路径。
陆冰清介绍称,虽然目前全国碳市场只纳入了
电力一个行业,但扩容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不仅包含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大,还包括交易行为的多样化。全国碳市场到目前为止才启动200多天,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市场,应对其稳健有序成长抱有信心。希望未来通过丰富主体,增加产品和推动控排企业更好地管理碳资产的多重路径,利用好碳市场工具,促进碳市场的平稳、持续、有序发展。
能源基金会工业
节能项目主任何平表示,中国的工业低碳转型要以双碳目标为指引,全国碳市场要支持和配合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实现工业部门碳达峰和
碳中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路径的协同,包括减少结构调整、能效提升、减量化和替代能源。此外,工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设定更需要明确的施工图。目前工业行业对双碳目标,特别是碳市场的了解和认识还不足,仍存在盲目性。在路线图、时间表、施工图——“两图一表”中,工业行业更需要施工图,来为企业提供具体的低碳转型解决方案。
何平认为,工业行业的复杂性使其参与碳市场的难度较大。从行业来讲,许多工业部门有相当复杂的生产工序。以
钢铁为例,从焦化、烧结到高炉、转炉,再到轧钢等。不同地区的工业行业生产水平还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目前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6000多家,5000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有30000多家。面对如此庞大的企业群体,目前积累的碳排放数据仍显不足。在碳排放管理
法规、标准、管理和核查能力建设方面的缺陷将面临挑战。
广州碳
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碳市场部副总经理陈浩表示,开展拟纳入行业的能力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广东碳排放交易试点在启动之初,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对企业进行能力建设,甚至主动进入企业内部开展专项能力建设。
陈浩还表示,推进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管理还需要重视
政策衔接
问题,避免给企业带来多重管控。目前,国家层面除了碳排放交易外,还在推进用能权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但这几块不同的环境权益政策尚未有效衔接。目前,已经有文件提出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那么,碳市场在扩容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多部门政策的衔接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多重管控,减轻企业受到的环境规制影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次研讨会由绿色金融60人论坛和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联合主办,《新华财经》、《南方能源观察》杂志提供战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