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法”,处理好减排和发展的关系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眼下,
江苏各地纷纷做好“断舍离”,卡好“准入关”。
“我们严格落实《南通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严把投资项目准入门槛,将‘三线一单’作为‘两高’行业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两高’项目选址、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炜告诉记者,因项目与“三线一单”项目准入清单不相符、能耗与排放强度大,南通劝退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8个,涉及投资总额近千亿元。
程炜表示,下一步,南通将坚持
问题导向,排查整治存量项目;严格环境准入,控制增量项目建设,认真评估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两高”行业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同时,持续推进重点园区规划环评全覆盖,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实行总量与强度“双控”,推动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既做“减法”也做“加法”。我省正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去年全省新增国家绿色工厂25家、绿色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9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8家,认定省级绿色工厂186家。
在全国人大代表,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孙桂泉看来,建立稳定的多方位的供应体系,需要全链条、全流程落实节约战略,从生产、供应、储备、销售、加工、消费全链条全流程避免工业浪费和无用消耗,全面强化生产、消费领域的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时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深化供给和需求双向调节。
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放眼未来,我省将全面提高工业能效水平,制定实施绿色化
节能技改行动计划,以
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纺织、
造纸等主要耗能行业为重点,对标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力争到2025年全部达到基准水平,其中占比30%以上的产能达到标杆水平,让经济发展更加绿色低碳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