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绿色崛起
(一)抢抓重大机遇。绿色低碳发展是发展理念和实践的深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全局高度,围绕绿色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就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并出台《决定》,形成了服务“双碳”战略全局的
四川方案,为全省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巴中是绿色生态资源富集区,抢抓“双碳”重大机遇推动绿色崛起面临重大
政策利好。当前,国家正加快构建“双碳”“1+N”政策体系。国务院批复的《“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将巴中列为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支持建设成渝地区重要
交通枢纽,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四川省“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巴中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打造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交通枢纽,建设清洁能源、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支持巴中开展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试点,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打造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四川省“十四五”川陕革命老区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巴中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积极推动在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天然气就地转化利用、农林特色资源产权改革、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收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领域率先示范。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支持革命老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统筹推进稀土、石墨、玄武岩等资源开发利用。国省系列重大支持政策,为革命老区、特殊类型地区开发利用战略性资源、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后发赶超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以绿色为核心竞争力的“1+3”主导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开创了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抢抓“双碳”重大机遇,充分转化运用国省支持政策,对于我市厚植绿色发展优势、释放生态资源潜能、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聚焦实现“双碳”目标,抢抓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深入探索实践、积极创新作为,推动生态之绿迈向发展之绿,奋力开创老区绿色崛起新局面。
(二)找准实践路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推进,深入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走出富有巴中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秉持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坚定向绿色生态要出路、向绿色发展要未来,增强发展可持续力和核心竞争力。
——突出优势、重点突破。聚焦全省战略布局,找准比较优势,深耕发展潜能,以“1+3”主导产业为重点,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做强绿色发展核心引擎和新兴增长极,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统筹兼顾、协同增效。一手抓减污降碳,一手抓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双提升”。
——创新驱动、改革赋能。落实省委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要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创新体系,用好深化改革关键一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绿色崛起的内生动力。
——
市场主体、政府主导。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强化规划引领,对接国家顶层设计,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政策供给,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各类市场交易机制作用,广泛集聚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优质资源要素,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三)明确发展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统筹发展所需和现实可能,加快推动绿色崛起,建设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新兴增长极、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引领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先行区、全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美丽中国的老区样板。
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更加巩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3%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度持续加大;绿色低碳发展效益全面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65%,“1+3”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以上,生态价值实现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到2030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0%,“1+3”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以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35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5%,“1+3”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0%以上,朝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