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碳市场还有发展前景吗

2022-1-26 16:32 来源: 财经十一人 |作者: 徐沛宇

区域碳市场的2021:量跌价升


区域碳市场源于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 年 10 月发布的《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七家区域碳市场于2013年陆续启动。2016年,福建四川也启动建设本省的碳市场。


全国碳市场2021年7月开市以后,区域碳市场覆盖和交易的碳排放量有所下降。据金融市场数据商路孚特估算,2021年,全国7家首批区域碳市场和福建碳市场的碳配额总成交量下降10%,配额总成交量约为0.64亿吨,约为全国碳市场的36%。

区域碳市场的总成交量虽较2020年有所下降,但碳价有所上涨。上述8家区域碳市场2021年的成交额约为21.83亿,同比上涨11%;总均价34元/吨,同比上涨24%。北京碳市场的交易均价为62元/吨,比其他区域和全国碳市场的均价都高,其交易价格曾在9月份高至107元/吨,刷新历史记录。


具体来看,各区域碳市场的交易情况差异较大。据碳中和综合服务商中创碳投统计,2021年,区域碳市场中交易最活跃的是广东碳市场,成交2713万吨,成交额10.37亿元;重庆位列第二名,成交1128万吨,成交额2.94亿元;湖北、深圳与天津碳市场也较为活跃,分别成交了964万吨、711万吨与662万吨,福建与上海碳市场成交量相对较低,分别为222万吨和206万吨。

北京碳市场是覆盖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碳市场。北京碳市场纳入管理的重点碳排放单位达900余家,其中,央企的比例接近30%,外资及合资企业约占20%左右。北京碳市场的碳价在2021年波动较大,1-4月份碳价稳定在40元/吨左右,5月份后逐步上涨,涨至90元/吨后开始下降,并稳定在70元/吨左右。

发电行业在区域碳市场受管控时,只覆盖186家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后,被管控的发电企业数量增长到2225家。目前,区域碳市场覆盖的行业有20多个,管控企业3000余家。


随着高耗能行业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区域碳市场覆盖的碳配额总量不断下滑是肯定的。不过,短期内其覆盖的行业和企业数量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广东碳市场一直是全国区域碳市场中规模最大的,碳配额累计成交量约占全国区域碳市场总量的四成。根据2021年12月底发布的《广东省2021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广东碳市场将新增数据中心、纺织、陶瓷三大管控行业;纳入企业的门槛由原来的2万吨/年排放量或者1万吨标准煤/年综合能耗,下降为1万吨/年排放量或者0.5万吨标准煤/年综合能耗。

另一方面,广东、北京等多个区域碳市场发放配额的标准在不断提高,纳入管控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路孚特碳组分析师谭琭玥对《财经》记者表示,广东碳市场近4、5年都在收紧免费配额,其中今年水泥钢铁石化造纸行业与去年相比下调1%,同时扩大了新建项目有偿分配比例从3%增加到6%。

对于未来的规划,多个区域碳市场都已提出了继续深化发展碳市场的意愿。广东方面提出,要探索建设期现联动的国际化碳市场,基于广东碳市场研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建立碳排放权跨境交易机制。湖北表示将持续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碳市场建设,研究扩大试点碳市场覆盖范围等工作;北京表示“十四五”将开展碳减排专项行动,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设立区域碳市场的地区在减排上已取得较好成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简报《中国30省(市)碳排放情况追踪》显示,与2005年相比,2019年,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等十五个省(区、市)的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幅高于全国水平;同年,单位GDP排放强度最低的三个地区从低到高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