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节能降碳 高排放行业将陆续被纳入
2020年,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在中国能源产业格局中,产生
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水电、风电、核电和光伏发电等能源仅占16%。要实现“双碳”目标,就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因此,能源格局的重构必然是大势所趋。
产业结构方面,则需要重点要抓住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这个关键。据中创碳投统计,
石化、
化工、
建材、
钢铁、
有色、
造纸、
电力、
航空八大重点行业合计约占2020年度中国碳排放总量约80%,是排放主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立足国情推出了碳
排放权交易,以
市场化手段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自2020年9月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二十多项
政策文件,为加快推进全国
碳市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其中,今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通过规范温室气体重点排放企业参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责任压实到企业。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通过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进行,企业可以卖出或买入碳排放配额,使配额变资产、变资本。”前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通过这种市场手段,有助于推动高排放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
节能降碳,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
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的是全国发电行业的2162家重点企业。
此外,据媒体报道,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此前称,在电力被作为第一批纳入
碳交易市场的行业后,建材、有色等行业明年有望纳入到碳交易市场中。传统的钢铁、化工、航空等行业,也会陆续纳入到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