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截止日临近 碳排放配额交易升温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16日,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上线交易以来,总体保持平稳。截至2021年11月29日,全国
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4020.13万吨,累计成交额约17.20亿元。
其中,今年7月至10月份,全国碳排放配额交易量分别为595.19万吨、248.85万吨、920.86万吨、255.30万吨,成交金额3亿元、1.17亿元、3.85亿元、1.07亿元。
今年11月以来,CEA成交量逐步放大。截至11月29日,本月CEA成交量已达1999.94万吨,成交金额超过8.1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11月26日,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410.54万吨,总成交额1.74亿元,当日的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已全面超过十月份整月数据,市场升温明显。
圣泉集团
碳足迹管理部总经理柳成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期
碳交易市场活跃与履约截止日期临近有一定关系。”
就在今年10月23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要确保2021年12月15日17时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12月31日17时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
柳成军认为,随着年度配额陆续分配至企业,有缺口的企业一定会在市场寻求配额,届时市场的交易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不过,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观望心态,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力量薄弱,对
政策规定认识理解不到位,没有开展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实测,导致碳排放配额存在缺口。另一方面,面对2-3万元的罚款,部分履约缺口大的企业存在侥幸心理,有选择放弃履约以罚代缴的想法。
有行业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1年3月30日,国家对《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公开征集意见,计划年内发布实施。此草案修改稿对各主体单位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处罚措施,处罚区间提升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各重点排放企业应及时按规定履行配额清缴义务,为温室气体控排尽到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