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整体规模有多大?
●预计未来将成长为百亿元甚至千亿元规模
●新能源细分领域及整体产业链都将受益
记者:全国碳
市场的规模有多大?哪些行业将迎来风口?
四川有何机遇?
赖晓明:我国
碳市场覆盖
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十四五”期间,预计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纳入碳市场,八大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将由发电行业的2000多家扩大到8000-10000家,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目前,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并提出将
碳汇交易纳入市场,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这也为四川和川企进一步深入参与全国碳市场创造了良好的
政策条件和市场机遇。
晏溶:首批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是
电力行业,未来随着更多的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整体规模也会随之变大,预计将来将成长为百亿元甚至千亿元规模的市场。未来,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相关领域应用需求及投资规模将持续加大,将加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双碳目标下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及可观发展空间。
四川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碳排放权给高耗能企业,将首先从碳市场中获益。
陈星宇: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在政策红利下,核电、风电、光伏、水电等新能源细分领域及整体产业链都将受益。环保服务及碳消耗板块必将受到带动。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在其全产业链上的制造端、运营端企业将从中受益。在绿色建筑方面,上游的新型
建材到建筑建造环节将产生机会。与此同时,围绕碳市场提供碳排查、碳核算以及碳
减排方案制定与咨询等服务行业也是其中受益者之一。
四川拥有丰富的绿色水电资源,同时,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等地光照资源丰富,适合建设光伏电站。在这些山地地区,风力资源也非常丰富。利用好这些资源,四川及川企完全有条件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
碳中和道路的前列。
何锦峰:据全国碳市场相关规则,控排企业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抵销碳排放配额,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理论上全国碳市场对CCER的需求量可达到2亿吨,目前市场上的存量CCER低于5000万吨,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结合四川的资源禀赋,清洁能源、林草碳汇、
节能减排项目以及CCUS技术等行业将迎来风口。碳市场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机制,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机遇来讲,我想到了4个方面:
一是政策机遇,双碳背景下,与碳市场相适应的大量财税、价格、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将陆续出台,学好用足这些政策,就能把握住政策机遇。二是转型升级的机遇。主动适应国家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向深度低碳化转型的宏观调控政策,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事半功倍地实现转型升级。三是潜在的商业机会。根据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的测算,为实现双碳目标,将形成百万亿级以上的投融资市场和千亿级以上的碳市场,将在能源、
交通、建筑、工业、林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四是要素聚集的机遇。巨大市场的吸引下,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和数据等各种要素都会向这个市场汇聚,并在这个市场中流动。对减排企业或项目而言,将更容易获得资金、人才,以及降低技术引进成本和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