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遇上碳中和,将改变什么?

2021-9-9 16:34 来源: 红星新闻 |作者: 邹悦

对城市来说,“数字碳中和”风口,又何尝不是新机遇


企业视角:规模化扩张窗口期

目前,全球碳排放量基本上来自工业、交通、楼宇及IT产业。而这些高耗能领域的脱碳,更加需要数字化的助力。

比如,在数字经济驱动低碳转型新跨越分论坛上,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总经理刘耕提到了“低碳机房”的概念——核心即是,利用新技术、新材料,通过提高PA效率、芯片集成度和使用液冷散热等措施,降低5G基站设备功耗。

“低碳机房”背后,是5G建设面临的“3个3倍”挑战——5G单站功耗是4G的3倍、5G网络站址密度是4G的3倍、5G建设成本是4G的3倍。据悉,该系统预计每年节约电量超2千万度,相当于减少2.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5G小切口,折射了企业大视角。事实上,行业中的很多企业正在意识到数字化脱碳的关键——数字技术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绿色精益化、工业能源管理的绿色智慧化和资源循环的绿色高效化,而目前这仍处于规模化扩张窗口期,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碳中和场景逐渐浮现,涉及的不是单个企业,而是千千万万企业组成的数字经济产业。

比如,除了智慧交通场景,浙大中控目前还在水资源管理、内涝防治等场景进行更多新尝试。在杨永耀看来,可再生能源、低碳住宅、生态廊道、低碳交通、新能源设施、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领域,数字碳中和都是“蓝海”。

远景科技集团零碳业务总经理、远景智能副总裁孙捷注意到,“双碳”目标提出后,企业、机构和政府做零碳的需求非常强烈,而这一旺盛的需求也将带动整个数字碳中和行业的发展。 比如,企业需要准确、实时地摸清碳排,要设定目标并持续跟踪,并购买绿电或绿证完成“零碳闭环”——这一系列技术难点,则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从物联网和数字化的领域实现突破。

数字化的监管与市场化也已经在路上。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

回溯过去一个月的表现,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注意到,从市场层面看,企业真正去进行碳交易的动力还不足,“原因是现在的配额还比较宽松,企业能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没有买卖的需求”。下一步,随着未来政府对碳配额的收紧,企业的碳交易需求将被激发。

“在2060碳中和目标下,很多企业都开始规划做碳管理。”孙捷预测,中国很快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管理市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