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经济影响与实现路径

2021-9-6 12:58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彭文生 谢超

绿色技术进步需要绿色金融支持


  在绿色溢价的分析框架下,通过技术进步降低零碳技术的生产成本,是兼顾两个40年约束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技术进步?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可以给出一些启示:光伏累计装机规模每翻一倍,成本可下降约13%;风电累计装机规模每翻一倍,成本可下降约7%。这体现了清洁能源的制造业属性,也体现了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在促进碳中和技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从碳中和技术路径的角度对绿色投资需求进行了测算。分析表明,清洁电气化、节能减排以及氢能、碳捕捉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路径,这将会产生三个方面的投资需求,即:光伏等成熟零碳技术投资、燃煤发电等高碳技术节能减排投资以及氢能、碳捕捉等尚不成熟的零碳技术研发、投资。未来40年,这三个层面带来的绿色投资需求将达到140万亿元,年化来看约占每年GDP的2%。

  庞大的绿色投资规模,需要绿色金融大发展与之配套。目前看,这两者之间的匹配度并不高。例如,2019年信贷在中国绿色融资中的占比高达约90%,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仅占7%和3%。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它的绿色溢价比较低,可以采取风险偏好较低的信贷作为主要的金融支持方式。但对于交运、建筑等行业而言,它们所依赖的氢能、碳捕捉等碳中和技术尚不成熟,更适合采用风险偏好较高的直接融资方式。因此,绿色股权和债券融资占未来绿色金融的比重,有望从当前的10%上升至约40%。

  从绿色投资的角度看,绿色金融除了追求规模进一步扩大外,更重要的是要加速绿色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加大对氢能、碳捕捉、储能等碳中和技术的研发支持。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制定统一的中国绿色标准。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存在多头监管、规定不完善、国际兼容性差的问题,建议从三个方面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建设:更加明确和系统地制定绿色金融产品标准;标准制定和项目认定应逐步与国际标准兼容;大力发展第三方认证机构,适时引入国际第三方评估机构。

  二是完善激励政策,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全面发展。在负债成本端,扩大资金来源和降低负债成本,解决绿色产品期限匹配和绿色资产定价问题;在信用成本端,由国家出资发起设立担保基金,降低绿色信贷、绿色信用债违约成本支出,以保险或担保基金的方式支撑信用融资类绿色产品;在税收成本端,给予绿色投资者税收优惠,提升绿色投资积极性;在资本成本端,降低绿色产品的资本金占用;在交易成本端,降低行政环节审批要求和扩大绿色项目退出渠道。

  三是加强绿色金融理念培养,推动金融机构“服务”和“引导”并重。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投资是需要金融机构“引导”发力的重点领域。从资金属性角度来看,养老金、保险等长期资金以及主权基金追求长期的稳健回报、关注投资对象的长期价值基础,且肩负着为可持续社会投资的责任,与ESG理念契合,应成为绿色产业等ESG领域的重要资金来源。建议根据资金和机构的性质,综合采用行政监管强制要求和市场政策激励加入等方式,提升公众和资管机构责任投资和长期投资意识,引导资金流向ESG领域。另外,也要鼓励资管机构自愿加入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