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数字化手段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
谢玉红:碳达峰、
碳中和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已经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30/60"目标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将带动新的技术进步,引领新的发展方式,催生新的投资机会,带来深入而广泛的经济社会变革。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数字化,要协同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和金融资本的赋能作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数字科技将在C端助力城市生活提效
减排。智慧城市融合城市管理和数字技术,通过数据管理优化城市运行,为居民带来便捷与高效的同时,实现
碳排放的减少。另一方面,数字科技也将助力B端工业生产提效减排。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下,企业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让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有效减少,实现
节能增效。
NBD:哪些场景已在利用数字化手段助推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谢玉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实现碳中和的两大驱动力。城市是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最大应用场景,而智慧城市建设是碳中和全面展开的最好抓手,以创新驱动和绿色零碳为导向的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生活、低碳环保等,则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途径。
具体而言,在政府层面,可通过建设全国碳排放数据库,全面、动态、系统掌握碳排放水平、行业及地区的分布,以便精准高效监测与管理;产业层面,通过控制工业领域排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基建层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交通体系,满足居民出行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环保方面,则可通过推动生产生活方式低碳化转变,借助城市智能终端打好城市污染防治攻坚战。
谈数字化助力低碳减排:要建立碳账本量化和记录公众减排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