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碳交易的“通胀魅影”

2021-8-13 14:18 来源: 星石投资 |作者: 杨玲

碳价提升,就一定会推动通胀吗?


有观点认为,随着碳价上涨,排碳成本向下转移逐渐明显,可能会带动生产部门的普遍涨价,最终可能会带来终端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我们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必然。

因为即使成本转移到下游,其“反身性”也将促使下游转向“绿色消费”,成本并不一定高于传统消费。我们以新能源车需求为例。随着充电服务便利性以及通航里程不再成为限制,新能源车“低补能成本”成为一大优势。根据新出行&雪佛兰发布的报告,新能源车用户每个月的充电成本大部分在100-200元左右,燃油车或混动车的加油成本则需要200-400元,是新能源车的两倍。2021年,中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9万辆,渗透率为7.2%;2021年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2.3万辆,渗透率达到了14.16% 。肉眼可见的是,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直接翻倍,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这需要行业内部有结构化差异,即用能形式、技术路径差异较大,在减排上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反而可能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而下游不用承担成本转移。比如,从电价来看,碳价上行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成本抬升,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可以将核证自愿减排量在碳交易市场上出售获利,发电成本反而降低。这可能会改变电厂的调度顺序,大幅提升后者上网占比。

从各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经验看,政府补贴激励措施会从需求端降低成本,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消费”。比如,日本采取消费者低碳经济补助金制度,鼓励民间家庭积极参与低碳经济行动,如经济节能车型补助金制度、住宅太阳光发电系统补助金制度,家庭燃料电池补助金制度等。英国要求在住房消费领域,未来所有的新建筑物均按零碳标准建造,尽量减少拆卸,加大再利用建筑废物;在出行消费领域,到2041年,计划伦敦居民80%的行程将通过步行、骑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方式进行。
123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