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不断加快 已建碳交易系统达24个

2021-4-27 09:05 来源: 人民日报

碳交易机制日渐完善


1997年《京都议定书》首次提出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近些年来,全球碳市场建设不断加快,从配额限制到配额出售的市场运作,从出台法规到执法检查的监督管理,市场交易机制日渐完善。

中国从2011年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7个地方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经验。今年1月,中国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中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企业将分到碳排放配额。“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碳市场的进展,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初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这一全球最大碳市场的启动铺平了道路。”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的报告指出。

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于2005年1月开始运行,包括所有成员国以及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覆盖该区域约45%的温室气体排放,涉及超过1.1万家高耗能企业及航空运营商。按照“总量交易”原则,欧盟统一制定配额,各国为本国设置排放上限,确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中的产业和企业,向其分配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权。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量小于配额,可以将剩余配额出售,反之则需要在交易市场上购买。

2020年,美国汽车企业特斯拉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得了1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分析师预计,2021年,特斯拉的碳排放交易收入有望达到20亿美元,这得益于美国加州的碳市场建设。加州的碳市场于2013年正式推出,目前已覆盖加州85%的温室气体排放。

韩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根据韩国《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分配与交易法》,企业总排放高于每年1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及单一业务场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5万吨,都必须纳入该系统。根据韩国交易所数据,2020年,韩国各种排放权交易产品总交易量超出2000万吨,同比增加23.5%。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