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氢能物流促进短期规模化发展
即将到来的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也将成为
北京发展氢能产业的良好契机。《征求意见稿》提出,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在2023年前,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
碳排放100万吨。
北京将依托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应用北汽福田燃料电池汽车,在延庆等山地赛区承担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运送服务,车型采用亿华通发动机系统、天海、科泰克和有研集团的车载高压与固态储氢系统,客运服务应用规模 212 辆。赛后部分车辆用于区内、与市区连接的
公交服务用车,部分车辆作为旅游客车和通勤客车服务于市内旅游客运和班车通勤。
依托于世界级会议或国际赛事进行推广是很多省市都曾经用来推广示范项目的方式。磐之石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赵昂认为,要依托冬奥会这样的国际赛事来提振氢能产业,本身并不能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因为是大事件,并且有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将会产生独特的传播作用。”
《征求意见稿》还计划在京津冀区域,往返于各港口至北京的
运输线路、重点企业物流专线和以农副产品为重点的生活必需品运输线路上,构建京津冀燃料电池重卡货运走廊,实现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和载货车的分阶段替换。
至2025年,北京市将共计替换约4400 辆(其中牵引车3200辆、载货车1200辆),实现柴油替代约14.5万吨/年,减少碳排放约 46 万吨/年。根据车辆线路规划和氢能供应需求,规划加氢站等配套氢能供应基础设施建设。
张仕元认为,在京津冀地区的联通,将有助于打通京津冀
交通互联线路,是区域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布局。
林伯强表示,物流业的布局肯定会为北京市的氢能产业发展带来利好,但短期看来物流业带来的增量应该不会很快达到足够大的量级。
赵昂则认为,未来物流业脱碳的竞争或许会很激烈,以氢能为基础的燃料电池车未来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公交和载重卡车,但目前以特斯拉开发的纯电动载重卡车为代表的电动物流车辆,也在瞄准物流
市场。物流业对氢能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