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撬动万亿“碳”市 巨量资金参与路径成焦点

2021-3-15 11:4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陈嘉玲

6月底启动全国碳交易


生态环境部近日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经到了最关键阶段,6月底将启动上线交易。

3月10日,《湖北日报》援引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称,落户湖北的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目前正在为2225家履约企业办理开户手续。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碳市场的建设正从试点先行,过渡到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据了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11年启动,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了北京、上海、湖北、广州、深圳等7个试点,后来福建四川也自发设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正是由于各地试点处于分割的状态,碳市场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指出,由于初始碳配额分配机制不同、碳市场监管体系不同、碳市场交易规则不同,地方试点碳市场仍处于分割状态,目前仅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以实现跨点交易,试点地区的碳配额作为主要交易品种不能互认、流通,区域碳市场之间不兼容。

此外,由于市场化程度和金融化程度均不高,中国碳市场还存在配额整体供过于求、交投不活跃、碳价持续低迷等问题。根据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8个碳市场(7个试点和福建省)配额累计成交4.55亿吨,成交金额105.50亿元,其中线上成交1.88亿吨,成交金额48.52亿元。另外,2020年末试点地区的碳价在14-90元/吨区间,而欧盟ETS2019年平均碳价约28美元/吨。

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在小组讨论上表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也建议,优化碳交易机制,激发碳交易市场活力。

南方某碳排放权交易所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后,可以进行跨区交易,市场能真正发挥规模效应,这对未来碳市场的国际连接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未来全国碳市场的发展规模,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杨光星告诉记者,中国碳市场纳入的企业标准是八大行业(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的企业。第一批纳入的发电企业及自备电厂的企业,大约有2200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30亿吨。八大行业全部纳入后,按市场规模为60亿吨、碳价格30元计算,未来全国碳市场的现货配额资产总值将近2000亿元。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