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革命,一个85万亿美元的“生意”

2021-3-11 08:49 来源: 钛禾产业观察 |作者: 熊文明

聚焦减碳的技术竞赛


技术创新为资本市场贡献了大量新鲜题材。

一类创新技术来自清洁能源的生产。

氢被认为是工业国家实现净零排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2月,荷兰壳牌和天然气管网运营商Gasunie合作的NortH2项目在格罗宁根海港启动,该项目利用海上大型风力发电场的电力,从海水中制造“绿色氢气”,预计2030年达到3~4吉瓦,2040年增长到10吉瓦左右。

夏普正在研发一款轻而薄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如果装载在汽车上,号称可以实现汽车既不用汽油也不用充电。东芝开发的另一款太阳能电池,几乎就是一张薄膜,可以安装在窗帘和衣服上,持续提供电能。

另一类创新技术来自碳捕捉和碳消耗。

冰岛西南部的赫德里希迪,在利用火山热能发电的地热发电站旁边配备了4套24台进气风扇,它们从大气中吸进二氧化碳,并将其存储于地下2000米的岩层中。二氧化碳溶于水,与地下矿物质反应凝固,90%以上的二氧化碳会被半永久性截留。

三菱化学在横滨市的研究室正在进行一项将能像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样“消耗”CO2的实验,即通过光触媒分解水提取的氢气与 CO2 反应,来生产塑料和化学纤维的原料。如果开发成功,这将是一项将CO2转化为资源的技术。

还有一类创新技术来自能效优化。

擅长区块链技术的日本Indetail公司在加纳领导了一个项目,即采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楼宇之间的电能交易,提高电力不足地区的电能使用效率。他们还建立了一个AI系统,根据需求和电力负荷灵活计算交易价格。

瑞典SSAB钢铁公司已经开始了氢气直接还原铁DRI试点工厂建设,并计划在本世纪40年代初达到零碳钢铁生产目标。德国Salzgitter钢铁公司、全球最大的钢铁公司Arcelor Mittal公司也在试点该项技术。在中国,2019年开始,宝武集团与中核集团及清华大学已经展开了氢炼钢的合作。

5G时代到来,数据处理的功效迅速增加。日本NTT与美国INTEL公司合作,研究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将数据传输手段从电信号改为光信号,将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耗电量降低到百分之一。

在中国,华为也宣布突破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如基于磁吹灭弧的电源切换技术、碳纳米导热材料、VC相变散热以及混流风扇等,来提升电源效率和散热效率,以有效降低产品能耗。例如,其独创的光纤印刷技术,能把超过1000根光纤印刷到一张A4纸尺寸大小的背板上,一台设备可替代传统的9台设备,节省90%的机房空间,降低60%的功耗。

华为的5G无线站点采用独创的全室外解决方案,无需配置空调,比传统方案能耗降低40%。极简数据中心方案,能将建设周期从20个月缩短至6个月,并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和iCooling技术让制冷系统能耗下降40%至60%。

技术创新,将持续推动能源供给和脱碳之间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不仅是能耗之间的平衡,更是经济上的平衡。四大经济体投入85万亿美金来构建零碳社会,如果不能创造出相应的经济效益,会成为拖垮企业和拖累国家的沉重负担。所以,这必须是一门既能叫好、还能赚钱的生意。

对于国家来说,既然认准了趋势,必然希望率先抢占未来的行业话语权,围绕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构建产业生态,可以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否则,巨大的进口依赖将成为沉重的财政包袱。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