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加速:基层生态环境部门需要哪些支撑?

2021-1-16 12:24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童克难 王珊

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力不足 《指导意见》着力解决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在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部分问题已经开始明确。

《指导意见》遵循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从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制度体系、试点示范、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提出了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重点任务安排,着力推进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督察问责。

对于基层普遍存在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指导意见》也明确要着力提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加强人员队伍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专业智库的决策支持作用。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环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冯相昭认为,鉴于现阶段地方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污染防治压力较大,温室气体管控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人力财力配备有限,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难免会力不从心。

为避免统筹融合在地方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冯相昭建议以指导地方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为契机,强化宣贯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能力建设,夯实研究基础,加紧补齐短板,调动地方气候治理的积极性。

“现在应对气候变化是‘上热中温下冷’,‘木桶效应’不容小觑,补齐基层这一短板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至关重要。目前地方关注的重点应当还是如何实现碳达峰,当务之急是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并积极落实。”冯相昭说。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提出积极明确的达峰目标,制定达峰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这其中,重点领域与重点行业也已明晰:鼓励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达峰专项方案。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并制定达峰专项方案。

针对多年来污染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相对成熟的手段并不适用于控制温室气体的问题,《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统计调查、评价管理、监测体系、监管执法、督察考核这五个统筹融合,无疑也为温室气体减排打牢基础支撑。

此外,“在区域层面,探索大尺度区域甲烷、氢氟碳化物、六氟化硫、全氟化碳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在全国层面,探索通过卫星遥感等手段,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变化情况和土地覆盖(植被)类型与分布。”这也为支撑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提供了方向。

最后要强调的是,绿色低碳经济是国际战略竞争的重点,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宏观经济决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力。对于这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在人员编制、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