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以信息技术加速创新与融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数字化基础设施(新基建)的日趋完善激活出新的数字化生产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的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总书记在多场合强调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总理多次指出要加快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国家发改委联合有关部门,深入推进“互联网+”建设、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等
政策举措,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渗透。从总量上来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占GDP比重持续上升。有研究成果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中国信通院的测算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4.8%,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9%,贡献率同比提升12.9个百分点,超越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
图片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数字技术在复工复产、应急排班、物流管理、健康码、供应链等领域的应用,充分展现出“数字化”在调控库存、精确追踪溯源、保障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数字化起步早、转型程度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甚至出现逆势发展。而传统企业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大,以餐饮、零售、酒店、培训等为代表的线下消费大幅下滑,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疫情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更为敏感,面临生死存亡压力。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对全球企业研究显示,实现了数字化的企业可以保持销售额年均10%以上的增长,年均利润实现12%以上的增长,而非数字化的企业则是持平或下降。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领先者和落后者的差距正在拉大。
数字经济在我国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它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各行各业,围绕在我们身边,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近年来,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点方向,数字技术在培育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最关键要素,新一代信息网络成为最重要载体,信息技术成为驱动数字化发展的最强大动力。
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需双向发力:一方面是数字产业化,另一方面是产业数字化,这是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方略,也是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