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能源转型的所见所思及对中国能源发展的启示(总结报告)

2020-7-14 08:38 来源: beijingenergyclub

“十四五”能源规划要重视终端电力、热力(包括制冷)、动力需求协同解决方案

以往我国能源规划工作主要关注的是供应端,且存在行业竖井、部门分割的情况,导致我国能源规划供应侧和需求侧脱节,无法发挥协同效应。从欧盟能源转型中许多事例表明,上下游互动、供需协同,可极大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同时各类数据的统计能力的提升以及可获得性也至关重要。具体而言,我国“十四五”能源规划尤其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电动汽车、绿色建筑、工业负荷与电网、波动电源的互动问题:随着未来电动交通的普及,我国大规模的废旧动力电池将足以支撑电网储能的需求,可以很好地解决终端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间歇性、不稳定性问题。另外建筑、工业也可以发挥储热、储冷等作用,消纳波动的风光电。这也将意味着大规模的可再生电力将具有比煤电更高的竞争力,煤电退出将成为可能。

煤电退出问题:我国应该在规划中尽早制订煤电退出时间表,而不是继续大规模规划新的煤电。德国能源转型经验表明,煤电随着竞争优势的丧失,其退出成本将变得越来越高。德国在解决风光电的补偿消纳问题上主要采取了四个手段:建成更大的电网;发挥储能的作用;需求端构建用户侧响应系统;供应侧建设更加灵活、清洁的电源。

电热互动问题:丹麦、瑞典等许多欧洲国家热电厂(包括垃圾热电厂)既是电力公司,又是供热公司,能够把供电和供热很好地协同起来。比如,他们用大型储热罐来进行智能调控电、热供应,调控主要依据是北欧电力市场波动的电价,电价低的时候就少发电,电价高的时候就多发电,用储热罐来保证供热的稳定运行。这种热与电协同控制系统很值得我国借鉴。

生物质供热问题:欧洲在生物质利用方面的一个特别之处是围绕热力,尤其是北欧国家,生物质主要是用来产生热量,而不是发电,而我国生物质利用主要在发电方面比较重视。这一点值得我国重新考虑生物质的利用。

氢能的发展问题:德国在氢能发展的四方面作用定位也值得我国重视。一是氢能用在远程重型机动车较为合适。二是氢能可以做季节性存储,不像抽水蓄能、电池储能等储能周期较短。三是随着燃料电池价格的急剧下降,氢能发电随着燃煤、燃气发电的退出作为灵活的电源有机会进入电力市场。四是氢能有机会进入化工冶金领域,包括炼铁行业。(编者注:欧盟委员会于2020年7月8日发布了《欧盟氢能战略》)。

能源技术集成问题:欧洲的光伏加储能加热泵的零能耗建筑一体化系统,在分布式能源领域非常典型。我国也应鼓励针对具体应用场景(如楼宇)的能源技术集成解决方案的形成。(编者注:对此,欧盟委员会7月8日发布的《欧盟能源系统集成战略》很值得我们借鉴。)

生活方式与能源转型:“十四五”重在调整能源的生产关系,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能源转型。欧洲重视低碳、清洁的生活、行为及出行方式。比如,房屋的节能化设计与装备,垃圾处理与分类、大规模使用自行车、电动车等等,这些能源领域之外的生活方式改变也推动了能源转型,我国的能源转型也离不开这些方面的支持。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