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国财政支农政策研究

2020-2-1 17:21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 王向阳

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国财政支农政策建议


一要聚焦气候智慧型农业。财政支持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是中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但是当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在顶层设计、政策支持、科技支撑、示范试验等方面仍需要深入研究。通过秸秆还田、固碳减排、休耕轮作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植树造林、退牧还草、生产方式的调整,释放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潜力。通过地区减排合作机制和以市场为中心的碳交易机制,将减排效果转化成经济效益,从而增强农民增收能力与农业发展潜力。

二要强化适应气候变化的财政支农顶层设计。强化适应气候变化的财政支农顶层设计、增加财政支农投资,是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国财政支农投资需求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以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财政支农经验为参照,则2011-2030年中国累计适应气候变化所需的额外投资为3000亿-4000亿元左右,平均每年增加150亿-200亿元左右。由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本对于农民而言是一种额外负担,所以主要应由政府来承担。对于中国目前的财力而言,是可以承担的。

三要尽快研究适应气候变化的财政支农试点方案。为了维持农业持续、高产、稳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课题组在对东北等八个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产品生产与贸易影响模拟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重点关注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另一方面重点关注稻谷生产。拟将黑龙江江苏江西安徽四川五省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财政支农试点地区。

四要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体系。着力增强农民抵御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应给予税收和补贴方面的支持。加强对与农业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健全相应的气象及其衍生和次生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台风和区域性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防御,完善天气与气候变化综合观测系统。

五要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科技能力。应适当向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研发项目予以资金倾斜,重点扶持能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突破的关键项目,尤其是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最新技术。此外,还要强化对农业科研人员的培养,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改善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增拨农业科研经费。加大对农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培训,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大范围种植模式和种植习惯的改变。

六要支持构建农业多品种市场政策模拟系统。中央财政应支持构建包括农业部门、非农业部门和国际市场在内的政策模拟系统。目前,农业农村部实施的产业技术体系对单个产品市场的研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不同农产品之间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现实状况。课题组对中国多个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模型,如果上述地区被细分为更多的子地区,那么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流的变动将会更有参考价值。

(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234567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