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国财政支农政策试点选择草案
聚焦粮食主要生产区。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河北、
河南、
山东、
湖南、湖北、
四川、
安徽、
江苏、
江西13省(区)构成了中国粮食主产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主产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统计表明,中国粮食主产区凭借全国39%的土地、64%的耕地和58%的人口,生产了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75%的粮食。其中,小麦、稻谷、豆类、玉米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5%、72%、77%、77%。
聚焦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地区。在中国,粮食生产与贸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地区有华东地区(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江西、
浙江、
福建)、西南地区(重庆、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以及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
聚焦稻谷主产区。在农产品种类方面,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果不能针对水稻生产进行有力的财政支持,则会使水稻种植面积明显减小,进而对稻谷产量产生负面冲击。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和四川等6省属于中国传统的稻谷主产区。
因此,适应气候变化的财政支农试点地区拟选择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黑龙江、安徽、江西、江苏、四川等五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