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投融资如何促进低碳发展?听听学界商界大咖怎么说

2019-5-30 09:58 来源: 陆家嘴金融网

5月26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指导,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上海市金融工作局、《财经研究》编辑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低碳经济服务专委会、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协办,以“气候投融资促进低碳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2019)SIIFC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名誉院长、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周禹鹏,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叶国标,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赵晓菊,副院长马文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环境与能源项目主任Catherine Wolfram,马来西亚北方大学银行和金融学院CIMB-UUM讲席教授、EMR和JIFMIM期刊主编Jonathan A. Batten,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张嫄,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原,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兼绿色发展中心主任孙轶颋,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召集人、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孔伟,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商业与气候变化中心主任梁希,湖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一闻,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业务总监李菁,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李瑾等来自政府、学界、金融界、企业界、行业协会的200多位嘉宾与会。论坛上午场由爱丁堡大学金融学首席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特聘教授侯文轩主持。

领导致辞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名誉院长、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周禹鹏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名誉院长、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周禹鹏表示,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也需要健全的投融资体制来保障。因此,加快气候投融资体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倡导与推动气候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发展,既是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积极履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表现。中国自2006年签署《巴黎协定》以来,在推进气候投融资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该方案以完善气候投融资机制为初衷,以强化金融支持为重点,积极推动开展气候投融资实践,提前三年完成了《巴黎协定》的部分承诺。

周禹鹏指出,目前,中国绿色低碳交易中心已落户上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相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来看,气候投融资体系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代经济从根本上说是法治经济,需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制体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融复杂性、艰巨性、全球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气候投融资体系对支撑这一系统工程建设发挥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迫切需要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在赵晓菊院长带领下,主动对接绿色金融发展,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重大战略的实施落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重要的决策咨询。2016年入选首批南京大学CTTI以来,上财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报告》中入选中国核心智库,并被评为最高级别高校智库。在上海社科院发布的《2018中国智库报告》中,上财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再次入选。这一系列荣誉都是国家权威评价机构对上财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智库建设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也体现了研究院在国家智库建设、决策咨询工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 郑少华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指出,金融学科是上海财经大学最悠久的学科之一,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在财经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作为上海市教委和上海财经大学共同支持的高校智库,通过协同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专家,动员各类师资积极投入,在投融资建设、金融改革以及科创中心方面,充分发挥出良好的信息库、人才库等作用。

郑少华表示,在不断推进研究工作的同时,研究院于每年5月举办国际论坛活动,每次主题都围绕当下中国经济与金融的热点。从2017年起,研究院连续三年举办以“绿色金融”为主题的国际论坛,聚集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从绿色金融转型发展、绿色金融匹配与应用、绿色金融产品等多角度深入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吸引更多学者关注气候投融资理论研究,为绿色金融提供重要理论支持,对各地绿色发展实践提供重要价值参考。

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就气候投融资理论与实践相关重要问题展开深度探讨与交流,畅所欲言,分享经验,通过论坛使大家对气候投融资理论与实践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推动国家绿色金融发展,实现低碳转型和产融结合,更好地践行绿色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 叶国标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叶国标在致辞中表示,今天举行的气候投融资促进低碳发展论坛既十分重要也很前沿。近几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科技进步,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给人类带来福祉;另一方面,也造成环境污染,导致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据最新科学观测,南北两极冰川、冰盖迅速融化,导致企鹅的生存环境恶化,影响了企鹅的繁衍,北极熊觅食困难,甚至出现大熊吃幼熊的悲剧。科学家预警,如果全球气温升高3度,两极冰川将全部融化,海平面将升高25米,地球上90%的物种和80%的人类将消失。这绝非危言耸听。

叶国标指出,当今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非常关注,达成共识,积极行动,例如2016年签订的《巴黎协定》,17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代表出席会议并签署协议,中国也是积极倡导者之一。习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不盲目追求GDP,不盲目追求财政收入,而是把生态保护好,把山水资源保护好,“看得见风景、记得住乡愁”,这就是最重要、最珍贵的财富和传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现在,绿色发展理念无论是对政府官员来说,还是对金融家、企业家、专家学者、媒体人以及社会公众来讲都已经深入人心,并日益成为自觉的行动。低碳、节能、减排、环保不仅是一种口号和倡议,更是一种行动和自觉。譬如,中国能源禀赋是富煤、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特别丰富,但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有限。过去,北方地区工业生产和冬季取暖主要依靠煤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重了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前几年,中央政府专门提出“打响蓝天保卫战”,推进“煤改气”,鼓励天然气等清洁低碳能源的广泛使用,在国内能源构成中,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人类被誉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主宰”。但在本质上,人类也仅仅是地球上的一个物种。“人定胜天”只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虚妄,人类一定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道法自然,要做到天人合一,不能掠夺自然、破坏自然,不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保护环境、保护气候、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是每个人必须共同遵守的铁律,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的家乡在浙江西部山区建德,过去因为发展化工水泥等产业,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最近几年经过修复和保护,新安江上出现了白鹭群飞的景象,建德去年被评为中国首个气候宜居城市。去年底,杭黄高铁(杭州-黄山)开通,途经西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山,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线,现在从上海到建德新安江只需2个小时。建德堪称绿色发展的生动样板,曾经被污染,现在又恢复得很好,像这样的案例中国越来越多、层出不穷。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总书记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非常重要,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疾病等共同的问题,需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来努力,共同去解决,一国一地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主旨演讲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 丁辉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在发言中强调,气候变化是全球重大的安全威胁也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是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资源环境约束和全球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国家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内在需求,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丁辉指出,当前气候投融资处在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和窗口期,党中央高度重视气候工作,为气候工作开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他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放弃,中国将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100%承担自己的义务。

他提到,目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应该已经到了国际前列,中国金融可能整体上离国际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绿色金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为气候投融资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在绿色金融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形成的产品、模式、机制等等一系列创新,更加为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提供了理论上、技术上、经验上的宝贵借鉴。

不可否认,气候投融资工作在国内的起步还是比较晚,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也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气候投融资政策和标准体系亟待建立。气候投融资是一个新的概念和领域,需要尽快建立气候投融资体系,协同好投资、财税、金融、产业、环保等多项政策,确定气候投融资内涵和外延,给金融机构提供比较明确的支持范围。建立完善投融资标准体系,尽可能量化。二是气候投融资激励机制还需要完善。在绿色金融的基础上,能否协调相关部门推动出台一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比较正向的激励机制是顺利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关键。三是气候投融资的专业队伍还需要壮大。每项工作发展离不开专家队伍的支持,气候投融资也是一样,迫切需要既懂金融经济又懂气候变化的专家团队,为我们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同时各级政府还有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对气候投融资的认识也需要强化,切实提升能力和水平。另外,气候投融资宣传还需要加强。全社会对气候投融资的认知程度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机构和公众开展气候投融资的便捷度和获得感。

丁辉介绍说,生态环境部变化司下一步准备开展几项工作。一是紧扣适应并加快推进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建设。做好气候投融资标准与产业政策协同和增效,同时强化气候投融资标准使之成为绿色金融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会及时发布和定期更新气候投融资的重点支持项目目录、基础标准和气候投融资的指引,推动中国的气候投融资的标准成为国际性的标准。二是加快启动气候投融资的地方试点。以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引导投资政策指导、强化金融支持为重点,计划今年正式启动第一批气候投融资的地方试点工作,鼓励和引导试点地方探索差异化的气候投融资发展路径和模式,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三是推动建立气候投融资的专业研究和合作交流机构。在今年会筹备建立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通过专业委员会的建立,进一步强化气候投融资工作的技术支撑,发挥好专业智库组织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力争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另外,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结合地方实际、地方性气候投融资的交流合作平台,做好学术交流和学习培训等方面的协调和服务工作。最后还会不断强化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气候投融资的政策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也会推动更多气候友好型项目在海外落地,积极开展多边、双边气候投融资合作,引导多边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及其他国际资金参与到境内气候投融资活动中。

丁辉表示,中国气候投融资的潜力和市场巨大,希望大家能够把握好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和机遇,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共同推动气候投融资取得新的进展。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环境与能源项目主任Catherine Wolfram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环境与能源项目主任Catherine指出,从2018年全球实际能源消耗结果来看,非经合组织国家能耗共占全球的三分之二,部分非经合组织国家在能源消耗方面已经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因此非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消耗也应该引起重视。

Catherine提出,中国和印度的能源消耗量被低估,在美国能源署的预测中,本世纪初印度能源消耗量将比上个世纪90年代扩大两倍,但实际消耗量却比预测量大100%;相较于1990年,中国能源消费实际增长超过3倍。

Catherine表示,人们收入的增长与空调的购买量增长之间呈现一种非线性关系。人们通常的理解是如果收入加倍,更多的空调会被购买。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收入加倍后,增加购买的却是别的东西,而不是空调。随着人们走向中产阶级,会购买更多的汽车,政府也会对公路进行投资,能源消耗也会增加。

她表示,消费能源的增加帮助人们免受气候的影响。从早期的数据可以看到,随着温度的升高人的死亡率会增长,当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较多的时候死亡率会提升2%。但从1961年到1974年的数据来看,死亡率却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了,其背后的原因就是越来越多人购买空调。

随着更多国家的家庭越来越多地使用电,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好。以肯尼亚为例,在通电之后肯尼亚的家庭每月平均用电量要比美国家庭低得多,因此可以看出仅仅家庭能够用上电,并不能够立即驱使贫穷家庭提升其购买力,所以电是否是改变十亿贫穷人口的良药还有待观察。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银行和金融学院CIMB-UUM讲席教授、EMR和JIFMIM期刊主编 Jonathan A. Batten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银行和金融学院CIMB-UUM讲席教授、EMR和JIFMIM期刊主编Jonathan A Batten认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在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会有很多投融资需求。他指出,国际投资者的偏好正在发生变化,全球投资者已经开始偏好一些具有国际社会责任的项目,很多绿色金融行业亟待被投资,这些行业的投资潜力空间非常巨大。

他指出,绿色领域的投资需要更多的主流投资者参与进来,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很多个人投资者。因而,我们需要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得更好来迎合投资者们的偏好。现在看来,绿色证券还有绿色融资都是进程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产品来满足需求。

Jonathan认为《巴黎协议》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各个国家都在采取不同的方法,绿色债券从供应的角度来说全世界是持平的,融资规模要进一步提升,绿色债券整个比例从全球债券市场来说还是非常小的,定价还是一个问题。Jonathan表示,在不同类型证券当中,要有一定的流动,在国内市场主要用人民币发行债券,在海外市场上中国通过美元和欧元来发行债券,Jonathan认为,现在在市场上面有一个差距,如果进行跨国投资或者一些绿色债券定价,各个国家的定价就是一个障碍或者一个问题。

Jonathan 表示,“一带一路”项目融资不是来自债券而是来自其他渠道,未来将更多发展关于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会有更多投融资的机会。“一带一路”对新加坡和香港来说是有利的。

他认为,环境社会治理的投资正在发展,特别在新兴市场当中 。在打造欧元债券的时候,比利时推出了非常好的机制,从税务角度来说可以鼓励更多投资者投向绿色金融。

圆桌互动环节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环境处处长 张嫄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环境处处长张嫄在谈及国家项目在对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方面的转型及发挥的作用时表示,国家有专门的目标、规划、方案,通过重大项目来落实国家政策文件、规划方案,包括可再生能源的专项、节能和能效提升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的林业,还有协同减排的项目,协同效力是非常明显的。

她表示,在绿色金融领域也在探索性开展工作,包括把环境的效益纳入项目决策的考量当中,也包括设立一些专门的基金来推动项目的落地,气候投融资转到生态环境部,正在推动健康发展的措施,也要建立中央环保项目库,并设立示范和标杆性的项目和重大工程,这都是后续推出具有影响力的措施。

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廖原

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原表示,中节能集团与银行、银保监会很早参加了气候投融资领域的服务和基础工作。地方绿色金融在广东、重庆、澳门等几个地方也做了基础性工作,95家央企的监测数据,今年改版为绿色发展的数据,将来会公开进行发布,并得到国资委的批准。廖原认为,绿色金融无论在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还是污染物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都有涉及。谈及对政府的建议,廖原表示,政府之间、央地之间的协同十分重要,中外之间的标准、政策也需要协同。最后要发挥中介机构的力量,研究和创新也是政府必须关注的。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兼绿色发展中心主任 孙轶颋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兼绿色发展中心主任孙轶颋在回答国家中央政府和省市两级政府在下一阶段如何推动气候投融资、促进低碳发展的提问时表示,中央政府目标制定、省级政府的下达贯彻十分重要。第二是探索,如何把外部成本内部化,在没有价格的情况下形成价格,才有了比较机制的改变。他表示,发挥地方政府,包括地方金融机构的作用找好的项目。地方政府需要打开大门,与国外的一些机构大胆地进行多方面合作。

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召集人 孔伟

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召集人孔伟表示,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是业界共知的组织。第一建立了绿色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建设绿色企业和绿色认证的标准,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或者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投融资;第二,金融城理事会去年和CPI连续两年发布前一年度中国绿债的报告,这一方面在整个体系组织上做到了和业界沟通,并进行风险测试,在市场上赢得非常好的效果。第三,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将继续和国内几个环境交易所做好相应沟通,使金融机构无论从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尽量多融入到绿色投融资活动中。

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商业与气候变化中心主任 梁希

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商业与气候变化中心主任梁希,在谈及英国在气候投融资的政策经验时表示,所有的市场都离不开政府离不开政策。市场虽然有竞争,但是市场环境最早是政府给予的,要形成市场就要有比较清晰的市场信号,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怎么定价的。他表示,在美国,虽然联邦政府退出了《巴黎协定》,他们去年也修改了立法,提高了补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价格信号,市场参与者就可以进行竞争,看谁的成本更低。只要同类项目增加,成本就可以降下来。他认为在政策方面,如果政府引导工作进一步加强,有一些商业化回报率虽然只有3%、4%,可能一些大型企业也会出于社会责任形象给予投资。

湖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刘一闻

湖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一闻分享了湖州绿色投资和气候投融资的经验,他说,上周湖州发布了两项成果,一是区域的气候投融资的报告,可以指导全国的示范区,对绿色金融做一个自我评价。二是在去年绿色企业基础上,建了一个系统绿信通,90%的指标通过大数据判定打分。他表示,现在经过央行委托也跟湖州银行合作,未来将在全国进行推广。他认为,绿色金融一个是环境,一个是减排,一个是能效,分别对应的是环境金融、气候金融、能效金融。中国与国外有区别,中国更多关注环保这一块,不能先提高排放再治理,应该同步进行。他表示环境金融很多时候已经在做了,但是缺少标准, 可采取绿色信用积分, 比如公交车、绿色支付等等行为大数据形式量化,给一个积分,比如你要申请绿色信用贷款,额度可以提高,利率可以降低,这样就有市场化的手段来推动低碳的发展,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这个政策不是要每年花多少钱,只要有信号就可以了。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业务总监 李菁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业务总监李菁在被问及环境社会责任在气候投融资的作用时表示,大家期望投资高收益低风险,从经济学的市场正常规律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绝大部分是高收益高风险,事实上还能看到低收益的项目也未必低风险,她认为,去判断收益和风险的关系,作为气候投资人不应该仅仅看LTB长期获得价值,同时还要关注QMR季度性收益汇报,把收益和风险拆开来看,还要关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风险。从回报来看,不光看项目本身带来的经济回报,同时还要看项目环境社会影响的回报。

她表示,境外的气候投融资人会非常关注债券股票项目的ESG风险,环境、社会的回报,国内机构投资人目前也在关注这个议题。未来可以做ESG表现分析模型,会把财务分析模型和预期模型整合在一起。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 李瑾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李瑾谈及碳市场对投融资激励作用及进一步提升激励效果和市场流动性时表示,提升流动性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有政策原因,一方面有市场的原因,她认为,流动性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促进市场的发行机制,未来希望有更多企业把碳价格作为决策机制,真正考虑非财务因素,能够有一个碳价指导全社会投资。她表示,虽然碳市场是碳定价工具,未来希望全社会把碳价格作为重要决策因素。现在有金融机构也在尝试做一些压力测试,希望未来这个工作有更多的社会影响力。

业界交流专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创新中心基金产品部经理 孙岩

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创新中心基金产品部经理孙岩指出,上海证券交易所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十分重视。自2017年以来,交易所在内部建立专门绿色小组并于2018年加入全球交易所绿色责任原则投资的组织。201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各个领域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推动了股票市场的绿色发展。在整个上市过程中,设立绿色服务名单并重点将属于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的绿色企业纳入服务名单,将绿色行业优先放到前面。其次,在重点产业聚集的地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培训,支持绿色企业进行融资。第三,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与相关机构共同在内部推行了中国版的ESG指引。

在绿债方面,他指出,交易所所做的工作包括完善绿债制度建设、设立绿债的专业流程及引导企业通过绿债进行投资。对未来交易所的绿色金融实践,他提出,第一,会与相关机构共同完善中国版的ESG指引。第二,在绿债方面,将继续推进产品开发包括跟国际交易所的合作。第三,在绿色使用开发、绿色产品引导上,与其它机构共同研发的指数产品可能会陆续推出。第四,在国际交流方面,交易所会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理念,学习全球经验,这也是在对外合作中推动绿色金融的尝试。

上海市信息中心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心主任 刘佳

上海市信息中心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心主任刘佳就碳排放配额分配实践与建议向与会嘉宾做了介绍。她指出,全国碳市场工作现分为三步,分别是基础建设、模拟运行与深化完善;碳市场的分配方法在总体上是要促进减碳,提高碳排放效率,鼓励先进行业的发展;对限制类、淘汰类行业或企业要约束控制。

对于碳市场,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根据碳效率的先进值、历史生产水平和实际生产情况修正系数来综合确定分配方法。二是以免费配额发放为主、有偿配额发放为辅,根据行业排放类型及特点确定免费比例。三是引入低收入群体补贴机制减少碳成本对全社会造成的影响。

湖州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助理 方夏莹

湖州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助理方夏莹就地方城商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做了相应的阐述。她表示,湖州银行基于地方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做了相应的产品创新和顶层设计,与当地市场紧密契合。

她提出,要保持整个银行中长期朝着有利于绿色银行的方向去发展,主要是建设完善的机制制度体系。湖州银行通过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及设立专业支撑岗并量化测算环境效益的方式来推进绿色金融工作。

中证指数公司研发部副总监 赵永刚

中证指数公司研发部副总监赵永刚阐述了股票指数与ESG投资。他指出,指数在责任投资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指数投资现已达到主动管理评级地位。在全球衍生品中有三分之一属于教育衍生品,是通过指数工具来实现投资的发展。绿色指数其特点第一在于它有公众参与的属性;第二是投资可以由棕色变为绿色,比如像社保资金、养老资金;第三就是分散,即可以做组合投资。

阿缇德(上海)科技有限公司CEO 李辉

阿缇德(上海)科技有限公司CEO李辉分享了建筑玻璃的节能升级方案。他指出,建筑节能主要集中在提高效率,比如用窗膜来提升玻璃的性能,以降低太阳辐射热负荷与空调的制冷负担。从以色列引进的Solarvirw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不当贴膜的问题。该方案结合前端服务与后端工作,并最终出具项目诊断书,形成数据化的结论报告。基于以色列的尖端科技,探索更加绿色、自然、舒适、节能、健康的未来人性化建筑空间。

上海京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玉成

上海京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成阐述了京申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的运作模式,其原理是将设备加热后投放生物菌种来处理有机垃圾。上海高校、环卫所、宝山党校等机构都装有高温高效微生物处理装置,未来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该项技术也可以在小区菜市场、养殖场等地进行推广应用。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绿色金融部负责人 佘雅琼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绿色金融部负责人佘雅琼在谈到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实践与探索时表示,兴业银行做了很多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金融体系创新,收获了很多国内外奖项,目前是中国最早发行绿色金融债的商业银行,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债券发行人。她认为,环境金融偏重于支持与环境保护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增加了资源节约的概念,可持续金融则包括生态环境、自然与可持续三个方面。

她表示,以前传统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绿色租赁等方式服务于客户,也可以通过子公司券商为客户提供绿色债券、绿色公司债、绿色企业债、绿色消费贷等产品为公众搭建便捷渠道,引导绿色消费和绿色投资。

上海每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涛

上海每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涛介绍了如何利用工业固废替代天然材料。煤炭通过火力发电,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变成脱硫石膏,经过技术和发明专利又回到煤矿去,统称循环经济。

他表示,在煤矿应用改性脱硫石膏基喷射混凝土材料研究方面,一种名为脱硫石膏的混凝土已经申请专利发明。脱硫石膏不采用烧煤的方式,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利用其所产生的余热,使之做到零开采、零能耗、零污染与零排放。

上海欣美雅节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樊宝平

上海欣美雅节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宝平提出了让屋顶改变世界的愿景。他认为,屋顶一直在进步,但是还远远不够。他希望在屋顶调节方面,未来可以做到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防潮、自动调节坡度等功能。

他表示,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加之社会生活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对太阳能屋顶的实际市场需求也会有显著增加。建筑科技和太阳能科技的进步,使太阳能屋顶成为现实。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屋顶这个项目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需要,并且能创造高价值与不错的经济效益。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