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8:聚首卡托维兹》在京发布

2018-11-28 21:06 来源: 国家气候中心

2018年11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第十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8:聚首卡托维兹》。2018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是该系列皮书的第十部,主题是“聚首卡托维兹”。从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到即将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的气候公约第24次缔约方会议,国际气候进程走过了十年艰辛曲折的历程。伴随这一进程,气候变化政策绿皮书自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9:迈向哥本哈根》,到今年的《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8:聚首卡托维兹》,也正好是第十个年头。气候变化绿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的专家联手国内气候变化研究学一线学者联合编撰、汇集国内外气候变化最新科学进展、政策、应用实践等的权威性年度出版物,自2009年首本推出以来,十年坚持不懈,立时代潮头,发中国强音,学理评点国际博弈,睿智思辨国内转型,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第十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8:聚首卡托维兹》


发布会会场发布会上,中国社会学院蔡昉副院长代表皮书主编谢伏瞻院长指出,过去十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在曲折中前行,国际气候治理格局出现了重大调整。2015年通过《巴黎协定》是国际气候进程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凝聚了国际社会在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和行动等方面的新共识,也是国际气候治理的一个新起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大势所趋,应对气候变化依然任重而道远。中国气象局余勇副局长代表皮书主编刘雅鸣局长指出,2017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时期高出约1.1℃,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今年10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韩国仁川发布了《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指出了相比2℃目标情景,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可以避免一些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与风险,进一步强化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

中国社会学院蔡昉副院长代表皮书主编谢伏瞻院长致辞
中国气象局余勇副局长代表皮书主编刘雅鸣局长致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介绍了《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8)》的出版情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介绍气候变化绿皮书的出版情况绿皮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陈迎研究员介绍十年来,气候变化科学认知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国际气候治理进程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国家分组和谈判格局出现调整,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中国以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积极履行绿色低碳发展的承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国际社会有目共睹。


白皮书副主编陈迎研究员介绍皮书的主要内容与会嘉宾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国务院参事徐锭明,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罗勇教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马爱民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所长充满激情回顾了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高度肯定了绿皮书十年耕耘成果丰硕。
嘉宾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国务院参事徐锭明发言
嘉宾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罗勇教授发言
嘉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马爱民副主任发言

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所长发言作为当年策划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潘家华所长和国家气候中心巢清尘副主任,见证了绿皮书诞生、成长、成熟,绿皮书的十年也应和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不断发展,展现中国影响力的十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潘家华所长主持发布会

国家气候中心巢清尘副主任主持发布会暨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十年来绿皮书体现了鲜明的特色,即主要板块稳定,灵活增加热点板块,主题突出年度热点,内容密切跟踪国际气候进程,切合国家宏观政策,反映学术前沿,作者队伍相对稳定,不断补充新鲜力量,发布时机契合国际谈判,综合评价排名稳居第一梯队,英文版增强国际影响力。气候变化绿皮书十年统计分析

气候变化绿皮书稿件栏目主题分布
气候变化绿皮书稿件数量分布

气候变化绿皮书作者数量分布年份综合排名(约330种)分类排名(经济类,约40种)2012401620134411201415620151262016317气候变化绿皮书稳居皮书排名榜前列

“气候变化绿皮书”将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张开臂膀,迎接下一个十年的辉煌!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