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深入践行“两山”理论 积极打造美丽中国海岛样板

2018-6-26 10:49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好空气促进区域环境治理体系和能源结构改变


一是坚持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和生态示范创建相结合。打造最严环境监管执法城市,实现舟山市全域重点污染源环境监测监控信息化全覆盖,健全环保与公检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协作机制,开展“海天”“铁拳”“低小散污”船舶、水产企业地毯式排查整治等系列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今年1月~5月,舟山市环保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826人(次),检查企业1426家(次),环境处罚立案查处和立案金额数同比增长62.3%和268.3%(900多万),信访件107件,继续保持全省最低,占全省0.4%。并举一反三,出台《推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和《舟山市船舶修理行业环保整治提升技术规范》(船十条)等强化长效管理。全面推进811美丽舟山建设行动,2013年以来,舟山市先后有22个乡镇获国家生态乡镇称号,省级生态乡镇实现全覆盖。2016年,岱山、嵊泗两县获国家生态县命名,并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2017年,嵊泗县被命名为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岱山县、岱山县东沙镇分别获得县区级和乡镇级“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命名。花鸟、东极、白沙、秀山等一批精品生态示范岛的整体绿色发展格局已呈现良好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

二是好空气也带动能源结构日趋完善。近年来,舟山市不仅实施传统火电行业的技术革新,同时开发潮汐能、天然气、风能等新能源为城市发展提供绿色支撑。2014年,国内首台新建“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国华舟山电厂4号机组顺利投产,这个机组年烟尘排放量约15吨,比相同工况下执行一般排放限值减少约150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相比分别减少约300吨、480吨。2016年,历时7年装机容量7.5兆的发电机组在岱山下海,是世界最大的潮流能发电机组;同年,总投资100亿元的新奥LNG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将为舟山市乃至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岑港等海上风电项目已相继并网发电,成为舟山市绿色能源的又一支柱产业。

三是助推绿色港口示范创建。随着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不断增加,港口船舶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4%,氮氧化物排放量占11.3%,港口城市受船舶污染影响最大。为此,舟山市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工艺改造、装卸运输装备应用、港口智能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投资4亿元将190余台集装箱龙门吊全部“油改电”,每年可替代柴油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等废气9.8万吨。2016年,国家电网与宁波舟山港合资建设的国内首个高压变频岸电项目正式投运,截至目前,已建成常石集团等 16 个岸电类项目。据测算,靠港船舶使用高压岸电后,平均每个泊位每年可节省燃油300吨,可减少各类空气污染物排放约30吨。同年,嵊泗、六横、定海、衢山、金塘5个港区在全省率先实行船舶排放控制区管理,到2017年9月1日船舶排放控制区已覆盖舟山所有港口。根据绿色港口的创建目标,2019年起船舶进入舟山市行政区域内不管靠泊还是航行期间,均应使用硫含量≤0.5%的燃油或者采取岸电、使用清洁能源、尾气后处理等替代措施。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