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坤:《巴黎协定》后全球气候治理的形势与中国的引领作用

2018-3-15 13:39 来源: 中国环境管理

加强务实行动,积极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正在推进两大议程,除落实和实施《巴黎协定》外,联合国2016年启动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强调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平等,保护生态环境相统筹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两大议程在理念和目标上高度契合,要放在同一框架内统筹推进,促进各国间的互惠合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框架下的产能和技术合作,探索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既可成为我国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合作进程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并可为我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增添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从国家层面要统筹规划,综合部署,调动各部门及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参与和协调行动。

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建设,是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全球治理新理念的务实行动。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秉承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深各国和地区的“连通性”,这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高度契合,要将其深度融合,使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并提供全球性公益产品,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中要有意识地强调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应对地球生态危机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打造先进能源技术和低碳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发挥我国在新能源技术和智慧电网领域的技术优势,发展跨国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在帮助贫穷国家满足电力需求的同时,走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使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和发展机遇,共同探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对世界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供新的经验和模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处于气候变化脆弱带和敏感区,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日渐显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技术合作,加强防范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建设,推进先进能源产业和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过程中,要融入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理念,重大建设项目在设计上要考虑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自然灾害事件的影响,同时要尽量采用节能低碳技术,要执行不低于国内的环境能效标准,推广全产业链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模式,合作建设低碳产业园区或示范区。选择合适项目,努力建成当地有显示度的绿色低碳建筑、产能和基础设施,并纳入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工程,满足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下低碳基础设施的需求,提升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并增加我国与其合作的领域和投资机会。要协助沿线国家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框架下规划并实施适应、减缓及能力建设项目,争取相应国际资金(如绿色发展基金)和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的资助,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巴黎协定》倡导除国家层面外非缔约方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自觉行动。当前各种类型的由地方政府、城市、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组成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联盟和合作组织层出不穷,如世界低碳城市联盟、国际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等。这些组织一方面“自下而上”地提出并制订了共同的低碳目标和行动计划,另一方面倡导城市层面、行业和企业层面、金融投资及社会层面的行为准则,推荐先进技术标准,推广产品碳标识和低碳产品认证,强化绿色金融的投资导向,加强自律行动和相互合作,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成为促进《巴黎协定》落实和实施的有生力量。当前我国在各层面都已积极参与的情况下,要加强指导,统筹部署,要在民间组织中发挥引领作用,不断扩大我国在各方面的影响力,引领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向,同时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为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做出贡献。

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智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发挥民间公共外交的作用。智库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相互理解,促进互信,宣传我国气候治理的理念和国内行动与成效,传播我国生态文明价值观,影响各国政府决策和国际社会舆论。这也是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领域,以体现国家软实力。我国要加强气候变化领域智库群的建设,加强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方向智库间协调合作,既要在全球视野下研究中国问题,也要从我国视角研究全球问题,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政策、技术等方面都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话语权,展现出在科学和政策领域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