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试验区:改什么?试什么?

2017-6-29 18: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农行甘肃分行绿色金融的支持下,会宁县的植被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及其发生作用的方式也应因地制宜

绿色金融试验区的建设,需要针对各地绿色发展的特色,因地制宜采取创新办法,才能对改善生态环境、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省区创新试验各有侧重

新疆绿色发展重点是推进国家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浙江试点地区面临的任务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制造;广东的绿色发展则突出战略性主导产业

在5个省(区)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具有独特的农业、自然资源和清洁能源资源,在能源相关高端制造业上有比较优势。在绿色发展方面,重点是推进国家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建设“疆电外送”“西电东送”通道等。

针对这些特点,在试验区的建设中,新疆侧重于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现代农业、清洁能源资源,以及跟风电、光电相关的高端制造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产业,以点带面地推动绿色发展,并发挥好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示范和向外辐射作用。

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新疆处在一个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业内专家认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已有的经验。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通过PPP和绿色发展基金等模式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共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模式与机制,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对于“一带一路”建议中的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将能提供重要借鉴。

“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过程中,要注重绿色金融标准的建立和输出。”鲁政委认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标准体系尚未形成。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结合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实践经验与国际投资的实际需求,加快我国绿色金融相关标准体系、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并通过政策沟通、制度对接的各种渠道,实现相关标准和发展经验的输出,能够对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共同的促进作用。

浙江省选择的试点地区是湖州市和衢州市,这两个城市绿色发展面临的任务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整治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推动绿色制造,实现城市整体绿色发展。在绿色金融方面,湖州市是全国5个已经编制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试点地区之一,衢州市则已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等方面开展了先行先试。

广东省的绿色发展突出战略性主导产业。在试验区的建设上,广东省将侧重发展绿色金融市场,探索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创新,并审慎稳妥推进碳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一个绿色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新型发展模式。

调动资本参与积极性针对性

探索把评级达标的绿色信贷资产纳入到货币政策操作合格质押品范围;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评估体系(MPA),探索把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纳入到MPA中

不可否认,一些亟需金融支持的绿色能源和制造业项目回报率偏低,投资期限较长,投资风险相对更大,在试验区的建设中,如何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认为,要想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金融投入的力度。对央行来讲,现在除了传统的工具之外,正在研究探索另外两种办法。一是要研究探索把评级达标的绿色信贷资产纳入到货币政策操作合格质押品范围,这个对于银行发绿色信贷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二是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评估体系(MPA),探索把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纳入到MPA当中来,“应当说这是促进绿色信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激励措施,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非常看重的”。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对接的是绿色融资需求。无论是整治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还是推动绿色制造,绿色项目融资的需求往往是分层次、多样性的,因此,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才能起到良好效果。

陈雨露认为,对短期的绿色投资项目,应以银行信贷为主来设计它的产品服务体系;对于需要中长期现金流又相对稳定的绿色项目,可以考虑债券市场融资;对于那些高成长性但风险相对较高的绿色项目,就要考虑利用私募股权基金或者通过上市融资,借力资本市场、特别是股权市场来解决。

探索建立防风险机制

防范绿色金融风险,需要多管齐下。不仅要有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及建立绿色项目投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等后端风险保障措施,还要加快完善与绿色金融发展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

此次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当前绿色金融虽然已有全面提速态势,但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何此时就要建立机制防范风险?又该如何防范?

近年来,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推动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建设逐步进入深水区。鲁政委认为,与此同时,经济的“L”形走势导致政府公共财力有限;去杠杆的深入进一步收缩了政府的融资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通过大幅补贴来扶持绿色金融市场的空间已不大。

随着绿色产业相关的直接补贴逐步退出,产业发展分化,市场结构性风险逐步显现。近期出现的电动车“骗补”、弃风弃光以及储能等新兴产业出现结构性过剩等现象,都表明绿色金融市场风险有所积累。

鲁政委分析,这不仅对企业和产业自身,更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整体的稳健性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将“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纳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中,切中了目前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要害,体现出国家对于绿色金融市场的前瞻性把握。

防范绿色金融风险,需要多管齐下。不仅要有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及建立绿色项目投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等后端风险保障措施,还要加快完善与绿色金融发展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

陈雨露表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统一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包括什么样的项目才算是绿色项目,什么样的债券才符合绿色债券的界定标准。要持续提升透明度,解决目前绿色金融市场投融资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要强化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公共环境数据平台,要完善绿色金融产品的标准,完善绿色评级和认证,要建立环境压力测试体系等,来有效制约可能带来和加剧污染的投资。

鲁政委也认为,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调动金融机构参与监管和加强风险管理、强化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保障绿色金融市场整体平稳、有序发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