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坤:2025年左右中国碳排放达峰,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50%

2017-4-3 13:17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何继江

2017年3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三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技术路线与途径”公开论坛顺利举行。

何建坤2025年左右中国碳排放达峰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50%


核心观点:

到2016年年底,GDP的CO2强度已比2005年下降42%,已基本实现到2020年下降40~45%的对外承诺目标,GDP 的能源强度和CO2强度下降幅度超过预期。

CO2排放2013~2015年基本稳定,2016年略有下降。 

2016年CO2排放同比下降约0.9%,但并不意味着CO2排放已稳定达到峰值 

加强政策措施,2025年前后有可能实现CO2排放的稳定达峰并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实现经济增长与CO2排放脱钩。

非化石能源比例2050年争取达1/2。 

何建坤教授2013年前后曾经多次在文章和报告中预测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达峰。2014年11月,奥巴马来访时,中美发布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承诺碳排放将于2030年左右达峰,并尽可能提前。何建坤教授并不仅是个预测者,他事实上是决策的参与者,2030年目标的提出和论证,本来就是清华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开展的一个课题研究,而何建坤是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研究团队建立了中国能源经济模型,为中美两国政府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到达峰值”这一关键问题上取得共识提供了科学支撑,促成去年11月12日北京APEC峰会期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成功发表。这都具体体现了两国大学的合作。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2015年6月22日  在第二届中美大学校长论坛关于“能源与气候变化”的主题发言

此次何建坤教授期许2025年左右碳排放达峰,估计非常靠谱。

有人说,不是已经达峰了吗?因为2013年至2016年以来,煤炭消费总量明显下滑,2016年中国碳排放略有下降。

但是说碳排放达峰可能为何尚早,煤炭消费总量估计达峰的可能性很大。但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还有增量空间,特别是天然气。国家能源局也在主张以天然气替代煤和石油。化石能源的碳排放有可能还有反弹。特别是经济发展增速如果有所回升的话。

关于中国碳排放达峰的时间问题,从2013年以来的不到四年的时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3年7月,我到何建坤校长门下做博士后。当时的状况是,中国没有向世界承诺过碳排放达峰时间,谈判中谈到过2049年达峰的事,但这与IPCC评估报告所期望的2度目标下全球碳排放应于2020年达峰的目标相去甚远。但中国从不对外公开讨论碳排放达峰时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的时候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有所表述,回国之后,就被要求不能再对此问题公开发表观点。

然而变化是非常迅速的。2014年11月,2030年达峰的时间目标就由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了承诺。

现在何建坤教授明确提出2025年左右达峰,把时间又提前了五年。

甚至于目前已经达峰的可能性,也是要考虑的。

这么巨大的变化也就是在2013年以来这三四年发生的事。

这不仅是中央领导人的魄力,更是由于能源技术进步的加速度。

最近,我向何建坤教授汇报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光伏成本快速下跌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情况,表达了对能源转型的强烈信心。何教授深以为然,他表示,能源转型很可能以超出我们预想的速度进展,这对于碳排放达峰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意义巨大。

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比例20%,如果确定2050年达到50%的目标。

这将是怎样的发展速度!(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还提出过2050年可再生能源达到60%的情景分析呢)

作者简介:何建坤教授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前常务副校长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