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衍生品的意义和发展条件

2016-10-19 14:20 来源: 兴业研究 |作者: 鲁政委 汤维祺

碳金融衍生产品对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的作用


三、碳金融衍生产品对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的作用

金融机构的参与,对于碳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金融机构资金规模大、参与交易的能力与意愿高,因而交易吞吐量远高于控排企业,能够为碳市场带来巨大的流动性,强化价格发现功能;其次,金融机构通过衍生产品与服务的开发,能够加快碳资产的形成、帮助企业盘活碳资产和进行风险管理,激发企业的交易活力;第三,金融机构参与会强化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从而使碳市场与货币、资产、大宗商品等金融市场产生内在关联,吸引外部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的流动性。而反过来,金融机构对市场流动性,以及风险管理工具的灵活性、有效性有着更严格的需求,因而会刺激衍生品开发,倒逼市场加快形成更为完整的产品结构。

1.金融机构在碳市场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纵观国际国内碳市场,可以看到不同的发展层级:从简单的减排项目市场零散的、双边的交易,到碳配额和减排量现货市场连续的、集中的交易,再到包含各种碳衍生产品交易工具和金融服务的碳金融体系……

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层级,也即主(参与机构)客体(交易工具)的结构,具有内在的演进规律:主体产生需求,需求催生客体;而客体的发展及带来的获利空间则吸引着新的主体进入,并产生新的需求……如此循环往复,推动市场结构逐步演进,而这一过程也带来碳市场流动性在数量级上的提升。碳市场的基础结构由简到繁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个层级:

项目市场:碳市场发端于最简单的减排项目市场,控排企业为唯一的主体,开发减排量。金融和中介机构提供场外的融资和咨询服务,交易仅是零散地以双边形式进行。典型的例子为CDM市场。

现货市场:随着全面控排措施的落实,更多控排企业参与减排行动,同时也获得了碳配额这一资产,因而产生了更普遍的、经常性的碳交易需求,交易机构的参与使现货市场应运而生。在现货市场上,碳配额和核证减排量是主要的交易标的,控排企业以及交易机构则构成了主要的主体,中介机构在场外提供排放核查,银行则为交易所提供货币结算等服务。碳现货市场的连续、集中地进行交易,交易的目的为满足控排企业的实需,因此会呈现明显的“潮汐”特征,即交易集中在履约期前后发生。我国试点碳市场,以及美国的RGGI市场即属于此类。

基础性衍生品市场:由于配额发放和交割履约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控排企业产生了套期保值、以及碳资产优化管理的需求。这一方面催生了碳中远期、期货合约,同时也吸引了金融机构参与,提供碳资产管理服务。而金融机构在碳资产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冲风险,并且其对灵活性的要求,以及对衍生品的开发、应用和管理能力都较高,从而催生了期权、掉期等更加复杂的衍生产品。从市场流动性看,一方面金融机构参与中远期、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品交易,使碳市场总体流动性大幅提高;同时,由于碳市场提供了套保和碳资产管理的功能,提升了企业参与交易的能力与意愿,现货交易的流动性也会因此提升。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欧洲碳市场(EU-ETS)便比较接近此类。

泛金融化碳市场:与能源为代表的其他大宗商品市场不同,碳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具有“潮汐性”特征,即在非履约期,以实需为目的的交易活跃度较低。而金融机构的参与带来的资金体量,需要足够的流动性和足够的交易对手,才能够形成有效的流转,发挥金融市场价格发现的作用。在这样的条件下,非实需(投机性)交易主体便成为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引入投机性需求,实际上引入了对碳资产异质化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了交易的动力。而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也由此进一步彰显,并可能与其他金融市场产生协同效应(比如作为对冲石油价格风险的工具,甚至形成“碳货币”等)。成熟的全球性大宗商品市场,如石油等,都已经实现了泛金融化的发展,而在碳市场领域,EU-ETS第二阶段早期(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近一年时间里),欧洲碳市场呈现出泛金融化发展的态势,但在金融危机、碳价暴跌后偃旗息鼓。

碳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有时并不能严格划定:可能在上述某两个层级的中间状态;也有可能在特别的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下,取得某些方面的超前发展;即便在相同的发展层级,不同地区的市场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侧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碳市场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参与及其不同的参与方式带来的新的需求,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2.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的模式及衍生品的作用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以对冲风险为目的使用期货衍生品工具,清理取消对企业运用风险管理工具的不必要限制,为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打开了大门。

目前国内七家试点碳市场均允许机构投资者参与,包括进行配额交易,以及开展经纪业务。在试点阶段,已经有部分银行参与了碳金融市场,包括开展资金托管结算、代理开户、质押贷款等业务,仅有个别券商直接参与了碳市场交易。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及缺少灵活的做空渠道对冲风险,是金融机构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

根据国际经验,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的模式主要包括一下几类:

做市商交易模式:“做市商”指由金融机构作为特许交易商,向市场报出特定金融产品的买卖价格(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头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通过买卖差价获得利润。在做市商交易模式下,买卖双方不需等待交易对手出现,只要有做市商出面承担交易对手方即可达成交易,适用于流动性不高、市场成交不活跃的市场,能够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增加流动性。

在碳市场上,由于控排企业排放规模、经营状况等参差不齐,因而其参与碳交易的能力和意愿也存在较大差异。金融机构利用自身客户优势,作为碳市场的做市商,可以交易市场难以消化的大宗碳配额交易,或为小规模控排企业提供交易,批量集中小企业的配额进行打包交易等。这种交易模式为线上交易提供了有益的补充,能够满足各类企业的不同需求。目前在欧洲市场,通过做市场完成的场外碳配额交易占碳市场总交易量的四成左右,规模不容忽视。

由于市场供需并不能保证实时出清,因此作为做市商的金融机构需要持有一定的头寸,用于满足随时出现的交易需求。对于做市商而言,不仅需要畅通的渠道获得头寸,同时也需要灵活的手段对冲自有头寸的风险敞口。其中前者对现货市场流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后者则直接对应于远期、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的需求。 

投机套利性交易模式:通过高抛低吸获利,或者跨市场、跨期套利,是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者参与碳市场交易的另一种模式。尽管投机性和套利性的交易往往不需要对冲价格风险,但投资者需要依据自身对未来价格,确定交易决策。而碳远期、期货等衍生产品为市场提供了未来价格趋势的参照,有助于投资者进行交易。此外,由于远期、期货交易采取保证金形式,资金占用低、杠杆率较高,因此有助于扩大市场流动性。

涉碳融资模式:碳市场的设立给金融机构带来的业务空间不仅仅限于直接参与交易的方式。碳交易机制给碳排放配额赋予了直接的市场价值,实际上产生了一种新的价值不定的无形资产。而如何盘活碳资产,在保证履约的前提下优化资产收益,是控排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机制面临的新的课题,也是银行面临的新的机遇。2016年以来,我国7个试点碳市场中出现了碳配额抵押/质押贷款、碳回购等涉碳融资业务,以及碳配额托管、碳信托等碳资产管理业务。这些与碳资产挂钩的融资业务,不仅能够活跃碳交易市场,还可以为社会资金投资于碳资产提供渠道,对金融机构而言也可以带来中间业务收入。

考虑到全国碳市场建立之初市场波动和风险较大,控排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较高,而且非试点地区的企业对碳交易的认识较为局限,急需借助金融机构的服务提升碳资产的管理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涉碳融资和碳资产管理等碳金融服务将迎来快速增长。

由于涉碳融资业务往往以碳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因此提供涉碳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便会持有相应的碳资产,产生风险敞口。对于不参与投机性交易的金融机构而言,就需要借助衍生品反向操作,对冲风险。

中介服务模式:碳市场的交易标的除了配额,还包括减排量。从试点市场交易情况看,核证减排量(ccer)的成交量已经接近总成交量的半壁江山。减排量从某种意义上看,其本身就具有期货的特征:企业从投资减排项目,到成功注册备案,再到建成投产,正常运行后才能获得相关的收益。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以提供融资、咨询等中介服务,获得全部或部分减排量对应的收益,或者以此为担保。但碳价的波动会给买方或卖方造成一定的风险。而这些风险都可以通过设计对冲性的金融产品得到化解,使碳交易更加活跃和具有弹性。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