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光伏扶贫面临最重要问题是收益
中国
电力报:光伏扶贫已在去年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十三五”期间的精准扶贫模式之一,目前一些地方的光伏扶贫已取得明显成效,您觉得现在光伏扶贫面临的最主要
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王斯成:如何保证收益是光伏扶贫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扶贫办和国开行、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两种光伏扶贫投资模式。
第一,村级光伏电站(含户用)模式。每个贫困户的对应项目规模约为5千瓦,每年的收益约为5000元,由政府负责投资,每年拿出3000元给贫困户,这种方式有国家投资的,一般情况下收益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政府投资的部分如何运作就非常重要了,建议每发出一千瓦时电再给补贴,不能做成金太阳工程,要改变过去的先投资建电站,再招运维的做法,现在谁承建就应给谁高收益率,在3000元收益的基础上国家再加1000元的补贴,让承建方能多有1000元的收益,让投资方收回投资成本,就可以免费交给贫困户,这是比较科学有用的方法。
第二,集中式光伏电站模式。该模式都是商业化运作的,每个贫困户的对应项目规模约为25千瓦,每年的收益约2.5万元,由地方政府指定的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投资企业共同筹措本金,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提供优惠贷款,保证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不少于3000元。
对于商业化运营的光伏扶贫项目,从2.5万元收益中拿出3000元,需要挤出12%的收益,企业的压力其实比较大,但考虑到土地免费、优惠贷款,开发商依然可以赢利。
如果能把规模扩大,比如能够达到每户50千瓦,每年收益5万元的话,拿出3000元给贫困户,将只占收益的5%~6%,这样的话开发商的压力会减小很多,投资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如果解决了光伏扶贫收益的问题,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