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机构“买碳”助企业融资减排
粤率先试水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十二五”时期,在GDP实现从5万亿元量级到7万亿元量级跨越的同时,我省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
碳强度下降19.5%的目标,连续3年在国家碳强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这份亮丽成绩单的取得,与火电、
钢铁、
石化、
水泥行业的近200家控排企业碳强度出现明显下降密不可分。该四大行业主要企业自2013年起纳入我省
碳排放管理和
碳交易范围,其占我省碳排放总量的六成。
“原来我们把碳交易作为一种负担,后来发现如果合理运营好碳资产,也是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有控排企业负责人如此感叹。
时间回溯到2015年8月,纳入控排的清远某水泥企业拿到了政府免费发放的97%年度
碳配额,不过,对于生产线的升级改造,该企业负责人仍感迷茫。“一方面我们计划改造生产线以应对控排要求,却苦于自身资金有限,银行对排放较高的企业也放贷谨慎;另一方面,如果不及时完成改造,本年度碳排放很可能超过免费配额的量,履约时就要花钱买碳”。
企业一度陷入两难,但所幸该企业不久就从投资机构找到了解决
问题的方案。
根据双方签订的回购协议,投资机构对该水泥企业下属两家水泥厂2015年度碳配额中可用于
市场交易的部分,共计31万吨碳配额,以约470万元购入,从而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2015年9月,我们公司就通过线上交易的方式,把购入31万吨碳配额的交易款项,于交易次日打入控排企业账户。”参与这笔回购交易的广州微碳投资有限公司碳资产部总监蔡超说。
据悉,该水泥企业技术改造拟总投资900万元,包括1条2000吨/日水泥生产线的喷嘴、炉膛等部位。获得470万元融资后,部分资金与企业自有资金已共同投入改造项目。目前改造已基本完成。“预计熟料的煤耗单耗可下降约8%,且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度过生产线改造的资金难关后,今年6月,该企业顺利完成了回购配额还款流程,而接下来,企业技改的效果还可望持续发挥
减排作用,给企业盈余更多的碳配额。
除了帮助企业技改融资,对减排基础较好,碳配额有余的控排企业来说,碳资产回购也成为他们周转资金的有效方式。今年6月,佛山某热电企业急需短期资金还贷,投资机构向该企业提供了一份近70万吨碳配额的回购交易融资方案,金额达1120万元。
事实上,配额回购交易业务仅是今年以来广东
碳市场推出的
碳金融产品创新之一。去年初,广东就出现了国内首单碳
排放权抵押融资业务——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公司近日以广东碳配额获得1000万元的碳配额抵押融资及控排企业法人账户透支授信。
今年,作为广东碳交易平台,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广碳所”)还联合多家投资机构,推出了包括碳排放权远期交易、碳附加资产证券化、碳排放配额抵押融资、回购融资、绿色债券、绿色融资租赁等多个绿色金融业务,并有数个融资项目已经落地。例如,广州微碳分别与两家水泥企业在3月初签订了碳配额远期交易合同,共计交易配额7万余吨,并于4月下旬在广碳所进行交割。
“企业通过远期交易提前锁定价格购买碳配额或
ccer,能够有效控制交易风险,应对碳价波动,降低企业资金占用与履约成本。”蔡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