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碳市场试点交易品种单一:地方
碳配额现货、
ccer现货,没有期货和期权交易。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的宏观目标
2020年目标。2009年1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
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2014年9月,发改委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作出长期安排。
十二五目标。“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的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该指标将分解落实到各省。
目标分解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在各地
节能分解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各地“十二五”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和森林
碳汇潜力等因素。
中长期目标。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努力早日达峰。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2015年6月30日李克强总理借出访法国之机宣布)。
中国碳市场建设基本思路
自上而下——全国范围
自下而上——地方层面
碳市场给中国能源行业带来的挑战
1、化石能源碳排放零成本时代宣告结束。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将意味着今后每吨碳排放将会“有价可循”。
2、基于市场化的碳管控符合当前深化市场机制改革的方向,将逐步成为碳排放控制的“新常态”。
--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资源。加快自然资源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
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
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生态环保的市场化机制。
3、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相对滞后跟不上碳市场建设的节奏。碳排放成本若无法通过能源价格进行传导,将导致碳市场的基础不够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