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认证能否为中国绿色债券的“绿色程度”背书?

2016-4-14 00:26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马骏

跃跃欲试的信用评级机构


对于促进绿色债券的发展,马骏还提到了绿色信用评级的概念。
 
那么第三方绿色认证与绿色信用评级究竟有什么区别?首先,第三方绿色认证目前是非强制性的,但信用评级在国内则是强制性的安排,所有债券在发行时必须获得监管部门认证的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其次,第三方绿色认证主要解决的是绿色债券有多绿的问题,信用评级则主要是评估发行人对绿色债券的偿债能力大小,评级级别的高低直接反应了企业发行债券的违约风险高低,是债券发行定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马骏希望最终可以将对“绿色”的评估推进到可量化、并且最终某种意义上成为债券定价的依据。这就需要信用评级机构深入分析绿色程度与债券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评估绿色因素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
 
目前来看,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仍停留在绿色债券绿色程度认证方面,尚未将绿色因素引入真正引入信用评级。据穆迪投资者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史季介绍,穆迪在国外刚刚发布了对绿色债券评估的系列方法,目前正在进行中文版本的翻译工作。史季说,我们既对发行人做具体(信用)评级,也对绿色债券绿的成分做相应的评估,最终绿色评估结果按照新闻稿的方式发布。但史季也表示,目前还是两个评估系统。除了穆迪,同样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在此前也通过发布新闻稿的方式公布了对农业银行绿色债券性质的分析师观点。采用新闻稿发布绿色评估结果这一方式,成功回避了国际评级机构在国内不具备相关资质的难题,同时公开的结果信息提高了企业债券发行的透明度,也将对发债主体产生较大影响。
 
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在绿色债券信用评级方面也跃跃欲试。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绿色债券负责人艾华介绍,公司现有的涉及绿色领域的评级方法已经包含环境因素方面的评级指标,但由于信息披露的原因这些判定因素更多是放在二级参考指标多一些,尚未将环境作为一个评级维度。公司将与相关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绿色债券评估和绿色信用评级框架,将环境成本定量化后纳入绿色信用评级模型,并将绿色因素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分析在信用评级报告进行披露。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和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也在绿色因素对发行人及债项信用等级的影响、环境因素分析方法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
 
在国内绿色债券日趋活跃的市场氛围下,围绕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认证和信用评级尚在成熟过程中,第三方认证和信用评级是否能为“绿色“债券背书,有效维护”绿色“信用,让“绿色”成为债券定价的依据之一,真正降低绿色企业的资金成本。业界期盼第三方认证机构能够为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作者:马骏 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理事

123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