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环保产业如何担当支柱大任?

2016-3-8 11:02 来源: 中国环境报

诉求——期待规范市场竞争


行业呼吁理性招标、建立有效监督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决策时应以能否实现预期的环境治理目标为判断标准,不能忽视运营效果

“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已经在污水、大气、固废处理处置以及环境服务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元化产业格局。“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还将有较大提升。

在这一背景和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环保行业以长期稳定的现金回报成为资本追逐的投资对象。在产业跨越式快速发展过程中,过热的局面导致了不少问题的产生,成为行业成长的痛点。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此前表示,环保产业要警惕投资供给大于实际需求引起结构性的产能过剩,避免这一新兴产业重蹈风能、太阳能行业的覆辙。

实际上,环保行业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于此,低价竞争、地方政府环境服务费用支付不顺畅、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取消或支持力度减弱、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成为行业痛点。其中,低价竞争成为行业最大“毒瘤”,环保企业对低价竞争的容忍度似乎在今年达到了极限。

环境商会不仅在“两会”前夕发出了呼吁业内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的倡议书,还向政协提交了《关于遏止环保行业恶性竞争的提案》。其中指出,若环保行业低价抢夺市场的策略成风,一旦某些中小企业以降低环保标准要求为代价跟风降价,势必会挫伤多数以高标准运营维护环境设施的环保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和创新环境技术的内生动力。

环保企业之所以在此节点集体抵制恶性竞争,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行业一直存在低价竞争问题,但激化这一矛盾的是去年大量资本涌入环保市场。受到外行“野蛮”入侵后,更多环保企业产生了危机意识。

目前,由于建筑、钢铁等行业利润减少,不少企业开始转型投入环保。不久前,杭州钢铁集团以0.727元/吨的污水处理基本单价击败11家水务企业,中标“亚洲最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项目,引起业界哗然。

对此,赵笠钧呼吁,地方政府理性招标。他认为,环保项目的建设运营是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地方政府在决策时应该以能否实现预期的环境治理目标为判断标准,不能忽视后期的运营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正军也认为,项目招标不能仅考虑价格,应该综合考虑投标者资质、管理水平,以及项目的合理成本和利润。

他在今年提交的议案《关于加强管理避免环保项目投标恶性竞争的建议》中,提出完善招投标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配套惩罚措施和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据了解,目前行业内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企业先报低价中标,然后再以各种借口要求政府调价。

对此,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处长陆冬森指出,政府应明确行业调价原则、规则,并对调价幅度提出限值和要求。除此之外,不应对治理项目制定所谓指导价格。产业发展还是应该尊重市场规律,政府的职责是做好管理者,放手让企业在市场中竞争。

“有竞争力的企业会脱颖而出,没有实力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此前电厂脱硫的过程中,脱硫企业已经历过一轮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他说。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