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煤电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供电煤耗、可靠性和自动化控制等发电指标。但如果烟气处理系统环保指标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就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先进水平。发电系统和烟气处理系统都是发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如果发电三大主机是“三雄”,而环保三大设施是“三矬”,就不能理直气壮地宣告我国的煤电是世界一流。
在我国煤电大规模走向世界的时候,超低排放显得格外重要。坦诚地讲,我国用10年时间将燃煤电厂安装脱硫设施率由14%提高到99%以上,并基本上实现无烟气旁路运行;用5年的时间安装将脱硝设施率由12%提高到92%,取得了世界环保史举世瞩目的成绩。可是,由于规模大、建设速度快,也难免遗留一些急需解决的
问题,如烟尘超标、脱硫容量不足、低负荷脱硝退出、石膏雨、三氧化硫出现、氨逃逸和汞排放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不仅是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3种常规污染物的需求,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以实现多污染物协同
减排。
对于降低单一污染物减排成本等问题可以引起学术上的探讨,如二氧化硫从2000毫克/立方米到200毫克/立方米,以及从200毫克/立方米到35毫克/立方米,减排1吨二氧化硫的成本后者远高于前者。但笔者认为,在同时减排多种污染物时,用单因子减排成本来表征多因子的方法论评价超低排放有失偏颇。更何况,国家1.5分/kwh的加价
政策是针对二氧化硫从2000毫克/立方米到200毫克/立方米的减排。而1.0分/kwh的加价政策是针对多种污染物减排。如果针对二氧化硫从200毫克/立方米到35毫克/立方米的减排,也要把1.0分/kwh中有多少用于脱硫的升级改造的百分比搞清楚。
2011年7月,环境保护部颁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此标准首次规定了燃气轮机组与燃气发电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2012年9月,上海漕泾电厂提出燃煤机组满足燃气轮机组的排放标准,能否扩建两台百万千瓦燃煤机组,并在现有百万千瓦机组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与此同时,国内首个柔性电极湿式电除尘工程在
湖南益阳电厂30万千瓦机组上实施,并获得重大成功。
2014年6月,浙能集团嘉华电厂百万千瓦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神华舟山电厂新建35万千瓦机组超低排放工程顺利投运。此后,在国家、地方、企业等各方力量的推动下,超低排放技术及工程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超低排放工程在从65吨/小时到3000吨/小时的燃煤锅炉上均有应用。截至2015年10月,全国投运的超低排放机组总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